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两夹弦全场戏大全 > 第264章 凭良心的关系(第1页)

第264章 凭良心的关系(第1页)

这天上午,老赵的主治医生在ICU病房外面,把一直守在那里的赵振邦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你爸爸的病就是这样子了,病情稳定,但是醒过来的可能性不大!

主治医生下了断语。

赵振邦说,治疗了这十几天,难道一点醒过来的迹象都没有,一点效果都没有吗?

主治医生奇怪地说,怎么没有效果,那么多医生、护士都一直在为你爸爸的好转努力,否则,你爸爸早。。。。。。。

主治医生的话没有说完,赵振邦明白他想说什么,只好说,再治下去,也没有希望醒过来吗?

主治医生说,我找你来的意思,就是想给你说明两个情况,一,刚才我也给你说了,你爸爸的病情已经稳定,在ICU继续待下去没有意义,接下来主要靠康复训练。咱们医院有专门的康复训练病房,但我建议把你爸爸转到普通病房。二,将你爸爸转到普通病房,用的药跟在ICU用的药一样,但一天能省几千块,康复训练的话,也不用去专门的康复训练病房,你爸爸转出ICU病房后,我会安排护士教你们一些方式方法,你们自己就可以对你爸爸进行康复治疗。

赵振邦把主治医生的话转述给孙叫枝和妈妈后,她们都没有异议。孙叫枝小妹的婆婆,以前也曾在ICU病房因为脑血管问题被抢救过,孙叫枝根据小妹的婆婆在ICU病房的类似经历分析说,主治医生的安排虽然以“在救治上没有继续待在ICU病房的必要”为由,但是他们家实在拿不出钱来,医药费无以为继,才是真正让爸爸转到普通病房的原因。

鉴于确实没有钱再交医药费,赵振邦和孙叫枝几番商量后,决定把仍然昏迷不醒,已经被医生定性为“植物人”的爸爸转到普通病房。

转到普通病房后,孙叫枝鼓着一天挺似一天的肚子,三番五次地跑来跑去,终于在新农合上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这才稍解燃眉之急。

以前,孙叫枝二十多岁的时候,看问题比较偏激,评价一个人,非好即坏,好的好死,坏的坏死,没有既好又坏的人。所谓既好又坏,是辩证地判断一个人,既有乐善好施的一面,又有阴险歹毒,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一面。现在就不一样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社会经验的增多,孙叫枝已经能辩证地看待人世间一切物事。

比如开发商支君连,孙叫枝对他的看法就比较中肯。支君连得知孙叫枝的公公成了植物人之后,不仅让孙叫枝带薪请了假,还安排人通知赵振邦的工地负责人,准许赵振邦请假,而且酌情给他发放几乎全额工资。得知消息的赵振邦,专门到支君连的办公室,向他表示感谢。

支君连说,那怎么办?你家老父亲不是生病了嘛,再说,你还不起房贷不也是个难题吗?

其实支君连害怕孙叫枝的房贷因为缺钱断缴,孙叫枝肯定还会找他“帮忙”,说不定会闹出什么动静来,与其到时候被动不如现在主动。

因此,孙叫枝对支君连的评价是,贪财好色不择手段,扶弱济贫心慈手软。赵振邦不明就里,一直在孙叫枝跟前夸奖说,开发商跟开发商不一样,支老板还可以,以前把他当成黑心开发商,有点儿冤枉他。

就这样,一冬天过去了,春三月的时候,孙叫枝生了一个男孩。到这年春天为止,赵振邦所在的赵油坊村,像他们家这样老少都还在村子里住着的人家,几乎没有了。那些村民都已经搬到在屿石县买的学区房里去了。他们的孩子大都进了学区的中小学上学,即便有的小孩还不到学龄,因为贷款买的房子交了房,他们也都搬迁过去,以便事先感受学区房的氛围,增长孩子们“聚合了优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学区意识。

村子里剩下的,除了赵振邦一家外,还有就是那些生了慢性病,无力为子女照管小孩的老弱病残。

赵起来那次提及结婚一事,家里要求张有志的家长过来商量相关事宜,其实就是让男方派人过来走个过场,做个求婚的仪式就行了,也是当地的婚嫁习俗。结果男方始终也没有答复给个准信。

孙叫枝问赵起来,怎么回事儿?

赵起来说张有志那边正忙着开新药房,等忙过这段时间再说。

赵振邦说,这是什么要结婚的?忙什么事儿,能比结婚重要?不来就算了,别搭理他了。

听了爸爸的话,赵起来也没有表态说什么。

孙叫枝生孩子满月之后,支君连曾经以看望员工的名义,到赵油坊村来过一次,对小孩很仔细地进行了观察,对是不是自己与孙叫枝合作生的小孩没有判断出来。

这之后不久,赵振邦因为在家照顾孙叫枝的时间比较多,加之经济上不宽裕,就把老赵从医院接回家伺候。

蔬菜大棚只有赵振邦的妈妈一个人潦潦草草地侍弄,赵振邦也不关心卖菜的收入了,他实在没有精力管理蔬菜大棚,看着妈妈一个人在大棚里掐叶子打朵甚是费劲儿,曾经劝她把蔬菜大棚转让给别人算了,他妈妈不舍得,说等他爸爸醒过来,恢复恢复体力,他们还要重新把大棚休整一番,换换蔬菜品种,好生打理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家里的花销全指望它呢!赵振邦的妈妈说。

除了蔬菜大棚,她还要伺候赵起来和那一对双胞胎。她把一个煤炉子和锅碗瓢盆拎到大棚子里,一早从家里出发,白天吃住在大棚里,等忙完一天的活儿,夜幕降临方才携家带眷赶回村子。

一个多月后,趁赵振邦在屿石县工地干活儿,支君连又到赵油坊村去了一趟。孙叫枝问他,怎么又来了?

支君连说,你怀孕的时候,不是说是我的小孩吗?怎么?我就不能看看?

小孩在床上睡觉,支君连认真看了一阵,说,我看不出来哪里像我?

孙叫枝沉默不说话,她明白支君连这是来核实身份来了。她怀孕的时候曾经说过,肚子里的孩子有可能是他的。其实她也说不准到底是不是支君连的孩子,当时她之所以说那句话,一是因为她害怕失去那份旱涝保收的工作,二来用模棱两可的事实增进她和支君连的关系,使支君连能多发点工资。现在的支君连肯定是来证实,到底这孩子是不是他的。其实证实孩子的身份很简单,怀孕的时候,他就曾提到过做DNA鉴定的事儿。刚才支君连对小孩进行了一番肉眼的观察比对后,已经说出了小孩不像他的判断。其实,小孩是不是支君连的,孙叫枝也已经看出来了,小孩身上那么多部位,只要有一处像赵振邦,都可以判断小孩不是支君连的。比如凭小孩的大眼睛,她就能看出这个小孩是赵振邦的种。但是她目前还不愿意向支君连下断语,让支君连自己判断去吧。如果他不认为这个小孩是他的,那么以后对自己的在工作和资金的照顾上,就只能凭他的良心了。他愿意保持那种关系,他就保持,不愿意保持就随他的便吧,但她孙叫枝不会主动说出小孩跟支君连没关系的话来。按照他们家目前拮据的经济状况来看,捉襟见肘将是一种常态了。不论怎么样,之后支君连愿不愿意帮她,就悉听其便吧。

喜欢两夹弦请大家收藏:()两夹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