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汉末小人物逆袭 > 第119章 各有各的苦衷(第2页)

第119章 各有各的苦衷(第2页)

逄纪是南阳人,已经身居护军,除了荀谌算是外来派二号人物,害死田丰间接气死荀谌吗?

刘琰摇头这个理由不靠谱,思量一阵试探开口:“构陷田别驾时袁公身体如何?”

“他没想过做别驾,当时主公身体还算硬朗,这才是最令人担忧之处。”辛评冷哼一声没必要隐瞒了:“此人与青州不睦也非一两日。”

不需要进一步明说,这事就是袁绍默许的,这是在为袁尚继位扫除障碍,明着告诉袁谭不是你的就不要奢望,逼他安心朝三公方向努力。

同时也是警告阵营内部,官渡虽然败了可家底仍厚,袁家目标还是天下,大家还跟从前一样为夺取天下尽力,别总为自家主公惦记冀州和大将军这点鸡毛蒜皮。

袁绍这么做没有错,儿子们的未来都规划好了,谁接班谁继位不能乱,有些人表面上是为了兄弟和睦,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

本来袁谭没资格继承袁绍的地位,现在打着兄弟和睦的名义,反而会将他拉进继位人选,这个稀泥和不得,现在兄弟和睦了今后就会出大乱子。

逄纪也没有错,他忠实执行了袁绍的意思,主动背负骂名,他才是为了冀州未来着想,只不过官渡败的太惨,惨到让人灰心丧气,将领们失了争夺天下的雄心,眼界再也无法如过去那般长远。

不必问逄纪和袁谭有什么矛盾,兴许是有田丰这件事才产生了矛盾,就算过去真有矛盾,知道缘由也没意义。

目前来看邺城内外的军队都是袁尚的人,万一袁绍有三长两短很难说发生什么后果,总之局势对袁谭很不利。

也不怪辛评没出城迎接,真大张旗鼓迎接等于公开接纳,袁绍刚警告过内部,你就公开拉帮结派这不是当众上眼药嘛,说实在的,不迎接既是为袁谭着想也是为刘琰好。

“显思一己之力独定一州,玄德不会看错,奈何为故太仆之子。显甫。。。。。。”刘琰讲一半停了下来,犹豫着怎么措辞更委婉。

两边实力旗鼓相当,袁谭在青州兵也不少,遗憾在于过去袁绍没有站出来正式明确继承人,不主动站出来指定再警告多少次都没用。

也不能说袁绍没有指定继承人不对,汝南袁氏诸子各有分工,这是袁家几代人的惯例。

从袁氏上一辈算起,袁逢是司空,儿子太仆袁基就是后备三公。袁绍则过继给袁安,当时袁安是中郎将隶属大将军梁翼,袁绍作为继子进入何进幕府当差。

战胜曹操袁绍执政后,袁谭会接继父袁基的班,从政作三公就是未来的宰执,袁尚正好继承老爹家业做大将军。

兄弟两人各有任务,培植各自一套班底很正常,不但正常还越早越好,至于袁熙更好办,封疆大吏带兵打仗都行,想做什么就做去。

有了班底内斗也不可避免,斗就斗呗,等赢了天下盘子大想怎么分都有理,谁想到官渡他败了,就因为一个许攸,败的出乎意料败的举世震惊。

问题就在这里,长久以来兄弟各自都具备了强大的实力,因为有远大的目标,伟大的前途因此内部矛盾才会暂时压抑。

可扩张被外力强行终止,失去了未来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希望,内部间强大的势力必然发声倾轧,为了剩余那点仅有的利益相互争夺。

袁熙早已公开退出,袁谭虽然是长子,可过继给袁氏嫡长子袁基做儿子,礼法上讲不该继承袁绍基业,因此袁尚继承家业很合理。

不过这话没法直说,袁谭本事摆在那,就军事能力讲三兄弟排第一,刘备看人的眼光很准不会错,从形势看袁谭继位更合适。

事情就怕两边都有充足理由,选哪个都对又都不对,现在说啥都晚了,就算指定也拦不住争夺,既然指定没用只好拖下去。

再想想自己的处境,真如辛评所言确实是穷途末路,就算去洛阳能潇洒几年,谁能担保唐姬玩不腻?再者说,光有钱没有权就是等死,洛阳那些灭门豪族就是前车之鉴。

跑幽州去只会被当做政治筹码找个人嫁了,人一旦放纵惯了就无法回头,用脚指头想都清楚不用两年肯定乱来,结局只会是给毒死埋掉。

除非能打败曹操拿回天下主导权,那时所有矛盾迎刃而解,但是此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一定要团结,哪怕暂时团结一段时间也可以。

不管是袁绍还是田丰,其实都是为这个目标努力,区别在于着眼点不同,由此才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犹豫完了也不想拐弯抹角:“不求其他,各处一地齐心对外便可,只需三五年总有机会,我人微言轻背景浅薄,纵有心调和只怕力有不怠。”

打算和袁谭一方坦诚相告,因此也不隐瞒,刘褒贵族出身的事过去没办利索,这次刘琰身份不一样了,这件事准能办的漂亮。

通过刘褒就能和袁尚一方说上话,这样有能力居中调和,只需要兄弟不要争斗的太厉害,以冀州的实力不怕曹操打过来,养几年再南下决一生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