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噢,天可汗,想不到朕还要做众蛮夷的头,这个称呼好,天可汗,天下人的可汗&rdo;,朱元璋大乐,老四就是老四,做事总能匪夷所思地让人开心。&ldo;去吧,小心安全,朕把你的护身符平辽侯给留下了,你自己照顾好自己&rdo;,说到这里,终究于心有些不忍,若不是武安国两度舍命相救,自己就再也见不到这个儿子了,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把武安国留下来,又叮嘱道:&ldo;你们震北军的铠甲是天下无双的,出门时多穿两层,那铠甲比为父当年上阵时的铠甲轻多了,别嫌重。等你从辽东回来,咱们一家再聚,为父去年答应众臣平了辽之后,在中华门上喝酒的?&rdo;又想到去年的送燕王出征时的诸臣有一半去了监狱,不觉有些黯然。
&ldo;父皇,儿臣以为那辽东之地,我汉人太少,虽然赶走了高丽,保不准何时又兴起一个族群,这样一来我们纯属为人作嫁衣,所以还得想想治理辽东的办法&rdo;。
&ldo;这倒是个难题,移民太伤百姓,你不是把地卖给百姓了吗,难道人还不够&rdo;,朱元璋皱了皱眉,先前只想收复汉唐旧地,的确没考虑收复之后如何。
&ldo;是卖了一些,但去的都是农夫,读书人嫌那是苦寒之地,去的很少。过不得几年,儿臣恐怕那些百姓自己都不知自己是哪族了。真正占住这些地方,让蛮夷仰慕我中华教化,还得有读书人帮忙。非但如此,将来蒙古臣服了,也面临这个问题&rdo;。朱棣侃侃而谈,关于如何治理辽东,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ldo;读书人,读书人都娇贵,朕也不好太对他们无礼,这真让朕有些为难了&rdo;,朱元璋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看我的,朱棣有些得意的向武安国使了个眼色。武安国心下雪亮,当即明白他要干什么,凝重的脸上不由得带出一点喜色。
朱元璋抬起头,扫了三人一眼,说:&ldo;你们三个有什么好的建议,说出来给朕听听&rdo;。
&ldo;父皇&rdo;,朱棣站起来,走到如画江山的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ldo;现在辽河以南尽归我有,待今秋会盟之后,除了蒙古金山等部外,辽河以北各地没人管的地方,儿臣也择险要之地铸城,明为建立各族交易之地,实施监管之责。整个辽东,有民无官,不便管理。若父皇开恩,把卷进胡逆案中,证据不足和罪责不明的给儿臣一些,哪怕是发配到辽东待罪立功,也救了儿臣燃眉之急&rdo;。
&ldo;荒唐!&rdo;朱元璋一拍桌子,吓得朱棣一哆嗦。&ldo;刚和你们说过国家法度不可费,还转着弯和我绕圈子,我大明难道没人了吗,非要找这些乱臣贼子来推行教化。到了辽东,他们再勾结起来造反怎么办,私通蒙古怎么办?……&rdo;盛怒下的朱元璋用手指着儿子厉声斥责,本来今天还想父子间好好沟通一下,谁料到这两个小子串通起来对付自己,真是反了天了。怒火中三分是为了儿子不听自己意见,倒有七分是恨两个儿子越长越倒退,尽讲些妇人之仁。在他的法律观念中,治乱世需要重典,只有酷刑重法的威慑,才能避免更大变乱的发生,才能维护皇家利益和国家稳定。真的内乱再起,人命还不值一条草绳,那才是更大的不仁。为了维护稳定的统治,牺牲掉一些人,冤杀掉一些人,都是为帝王者英明的选择。而这两个儿子显然不认同自己这种观念,偏偏要给谋反者留情,这才真正让他感到愤怒。
&ldo;圣上息怒,听臣一言&rdo;,武安国见燕王吓得不敢再说话,明知此时进言不是时候,还是不得不站了出来。
朱元璋停止对朱棣的斥责,怒气冲冲的说:&ldo;讲&rdo;。
&ldo;万岁,依臣之见,有法必依,法不可轻费,不可枉纵,胡逆谋反,证据确凿,罪不可赦&rdo;。说到这,武安国故意停了下来,借着外边的日光观察朱元璋的脸色。
&ldo;接着说下去&rdo;,朱元璋没想到武安国支持自己,脸色稍晴,放过朱棣,命令武安国继续。
&ldo;然而执法者亦不可枉杀,否则更是对法律的亵渎,若用人不当,或有人借冤枉好人而邀功,则成苛法,有违圣上本意&rdo;。武安国搜肠刮肚想着既不触怒朱元璋,又能让其少杀无辜的言词。
&ldo;说下去&rdo;,朱元璋沉着脸,心道,你们三个分明是一伙的,这些天你要见朕,朕就知道你想给胡党求情。说不定太子和燕王全是你带坏的,朕且看你怎么花言巧语。
&ldo;这次锦衣卫抓的逆党中,依臣之见,有很多被冤枉的&rdo;。
&ldo;噢,这样说来,你倒是青天大人了&rdo;?
武安国不理会朱元璋的讽刺,横下一条心要把话说完。&ldo;臣不是青天,臣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去推敲此事,就拿太师来说,他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位列三公,再加上和陛下有儿女亲家的关系,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如果他自己要谋反,还可以相信,因为人心不足。说他辅佐胡维庸谋反,则分明是陷害。陛下请息怒细想,他帮胡逆谋反成功了,胡逆给他的好处最大不过是太师,不比现在地位高,他也没另一个女儿嫁给胡维庸的儿子;一旦谋反不成,就要全家处死,这代价和收益差距如此大的事,以太师这么聪明的人,他会去干吗。况且当年和陛下打天下时,比陛下势力强的诸侯多得是,太师都没有背叛您,现在他为了一个渺茫的富贵而造反,值得他去做吗?陛下设身处地的想想,就知道太师有多冤枉&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