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请大家把等会论述的重点放在预估项目可行性跟资源需求这类相关的实际问题。另外本次会议属于涉密会议,会议内容禁止外传。”
坐在主位的领导说完,目光很自然的看向左手边坐的第一位老者,说道:“李真院士,您是量子计算方面的专家,不如还是由您先来开个头吧。”
李真点了点头,然后推了推眼镜后,开口说道:“那我就先表意见了。”
“在看过乔喻这份计划书之后,这些天又查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目前来说国际上的确有相关的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计算的研究。
通常技术上来说基于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矩阵操作的全幅模拟。这种方法优势是可以准确模拟量子态,但计算资源需求呈指数增长。
另一种则是基于张量网络的近似模拟,优势是可以减少计算需求,但会影响模拟的精确度。看过相关文献之后,两种技术方案都不成熟。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模拟,如ib的qiskit、谷歌的cirq、est,已经能模拟40-50量子比特。
但乔喻这份项目目标是要实现sh0r算法的高效模拟,这需要数百乃至上千个量子比特,可以说如果成功的话这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
不过怎么说呢……这个奇迹我个人认为比不上黎曼猜想突然被解决这个奇迹。所以如果让我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做个判断,我觉得可行。”
说完,这位李真院士便关了麦克风,往后一仰,不说话了。
坐在主位上的领导点了点头,下意识的看了眼坐在右手边的另一位明显打算言的卓院士。
不过很快目光就从他身上掠过,然后在负责会议记录的记员身上停留了半秒,看到记员停下笔后,又看向左边坐在李真院士下手的两位工程师。
“陈高工,颜高工,两位是高性能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你们怎么看?我们目前可以调用的算资源跟性能,能够满足乔博士的需求吗?”
被点到名的两人互相看了眼,然后很有默契的由坐在靠前些的陈明开口回答起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乔喻博士这份计划书中对算的要求并不高。不说我们最新的算性能了,就是老一代的神威都绰绰有余。
当然要完全实现乔喻博士的要求可能会需要进行一些硬件上的升级。比如采用新一代的告诉互联技术,并优化通讯协议,增加一些高带宽存储。
以及可能需要升级冷却系统这些。总得来说投资并不算大。当然,如果能够直接调用更新一代的算,花费会更少。而且还有国产替代。
综上所述,如果只是从资源需求这块的可行性来讨论的话,我们也认为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坐在李院士对面那位卓院士,目光炯炯的瞥了这两位工程师一眼,不过还是没有说话。
主位的领导点了点头,然后接着看向左边后面一位:“祝教授,你做计算数学的,你觉得呢?”
“其实我的看法跟李院士差不多,目前来说国际主流实现sh0r算法的核心就是量子傅里叶变换。这项技术它在量子计算机上仅需0(n)复杂度。
但在经典计算机上模拟,复杂度可能上升至0(2n)。所以说白了,如何降低计算复杂度,才是关键问题。
所以项目目标能不能实现,其实就看能不能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所以归根结底这个项目跟硬件没什么关系,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
既然是数学问题……嗯,大家都知道,乔喻博士的数学水平,我是没那个资格评价。但我对乔喻博士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所以我认为乔喻博士这个项目可行度极高。”
……
就这样一圈十多位专家都完言之后,领导终于将目光放到了一直想要言的卓院士身上。
“卓院士,你一直在做量子芯片的研究,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你的意见呢?”
“我没有任何意见。”卓刚直接摇了摇头干脆说道。
都不是傻子,主管领导的态度显而易见。
问了一圈都觉得可行,让他还怎么表意见?
他的意见当然是不可行!这个项目上马了,那还需要什么量子芯片?
问题是他是真没想到一帮人竟然都觉得乔喻这个项目可行,他是真没看出来哪里可行了!
但特么最可气的是,这帮人把这项技术的难点都深入分析了一遍,然后竟然给出可行的意见。
他还能说什么?把这帮人说的难点重复一遍,然后说不可行?
气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