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努尔哈赤到底传位给谁 > 第21章(第1页)

第21章(第1页)

初八日,努尔哈赤与朝廷使臣余相公坐在楼上,他对天发誓说:我管事十三年了,只有恭顺地对待朝廷,从来没有二心,并向朝廷官员行礼,接受赏赐。努尔哈赤大宴余希元。初九日,舒尔哈齐恭请余希元到家里赴宴。

余希元传旨,调解建州与朝鲜王国的关系后,努尔哈赤赠送给朝廷使臣大马一匹,率领诸将四、五十人在城外二、三里处设帐幕,举行饯宴。款待十分丰厚[62],以表示努尔哈赤对朝廷的恭顺和至诚。

________________

[1]茅瑞征:《东夷考略&iddot;海西篇》页5。

[2]彭孙贻:《山中闻见录》卷1。

[3]茅瑞征:《东夷考略&iddot;海西篇》页16《明神宗实录》卷215。

[4]《万历武功录》卷11。

[5][6]《武录》卷1。

[7]薛三才:《黠奴计陷孤城疏》参见《筹辽硕画》卷3。

[8]《朝鲜李朝实录&iddot;宣祖》卷189载:那林孛罗、布占泰与努尔哈赤&ldo;三酋虽有鼎立之势,而其中老酋似为孤危!&rdo;

[9]《武录》卷1。[10]此时,那林孛罗尚未复袭父职,不是都督。两年以后,明廷才复其都督之职。

[11]扈伦,又称忽温忽拉温,即指乌拉、叶赫、哈达,辉发四部。

[12]嘎拉哈是猪、羊小腿关节上的一块骨头,满族儿童将其涂色为游戏的工具。嘎拉哈又称疙答哈皆是年久受汉语影响,形成的俗称。满语为gacuha,应译为嘎出哈。参见《满和辞典》页152。

[13]《武录》卷1。

[14]曹廷杰《舆地图说》与李廷玉《长白山江岗志略》载:珠舍哩即松花江上源额赫额因、三音额音地方的乌苏城,即今伊通县城。讷殷与珠舍哩近,俗名为老兰阜,在三道白河右岸东南,距黄花松甸子四十里。

[15]《朝鲜李朝实录&iddot;宣祖》卷189。所渭&ldo;四寸兄弟&rdo;是朝鲜人的亲伦称呼。凡是同祖父所生的叔伯兄弟的关系,皆称为四寸兄弟。

[16]参见谢国桢:《海滨野史初辑》页3下。

[17]明代晚期,朝鲜人仍然沿用汉族人的称谓,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称为胡人。所谓常胡,系指平常的女真人。

[18]《朝鲜李朝实录&iddot;宣祖》卷189载:&ldo;大概前日所闻,如许汝罗里(那林孛罗),忽温酋卓古(布占泰)等往在癸巳年间相与谋曰:老可赤(努尔哈赤)本以无名常胡之子崛起为酋长,合并诸部,其势渐至强大,我辈世积威名,羞与为伍。&rdo;

[19]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24。[20]郑晓:《皇明四夷考》第617《吾学篇》。

[21]《万历武功录》卷11。[22]彭孙贻:《东人志&iddot;海西》页6下载:&ldo;……且进卜寨、那林孛罗使者谕曰:&ldo;往若效顺开原,朝廷并有赏,江上远夷以貂,参之属至,必籍尔通,若布、帛、米、盐、农器仰给汉,耕田、围猎坐收木耳、松子、山泽之息为利大矣。&rdo;

[23]彭孙贻:《山中闻见录》卷2载:努尔哈赤&ldo;贿边吏,改北关,从间道,开原路梗,尽入清河,北关生计贫落。&rdo;

[24]程令铭:《筹辽硕画》卷2载:&ldo;……奴酋贪甚,得了江夷貂、珠不与全价,奴酋却到抚顺关上货卖,又得了厚价。……开原之人说:北关有江夷货来,我开原人才得厚利,今如何把去奴酋夺了,只到辽阳关上卖,所以,商同北关一心同口谤奴。&rdo;

[25]《武录》卷1。

[26]《朝鲜李朝实录&iddot;宣祖》卷189载:九部&ldo;合兵来攻老酋,期于荡灭之际,老酋得谋大惊,先使精兵埋伏道旁,又于岭崖乡设机械以待。&rdo;

[27]《武录》卷1。《朝鲜李朝实录&iddot;宣祖》卷189载:&ldo;……而沿江峡路阻隘,故敌兵不得成列,首尾如长蛇:而至老酋之兵所在放石,兵马填江而死者不知其数,后军惊溃,先锋悉为老酋所获,于是罗里兄弟二者战死。……&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