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努尔哈赤到底传位给谁 > 第71章(第2页)

第71章(第2页)

过去的官民都应当各守旧业,田土、房宅、粮食、草束,各归原主,士、农、工、商,百工技艺各复旧业。只

要听从金汗的谕令,甘当金汗顺民的,不论贫富,各自的产业都自行领有[2]。这项政策的基本方面是保护投

顺后金的明朝地主、官绅的利益,是在所有制关系方面,维护原有的生产方式,使辽东的普日统治秩序重新维

持和恢复起来。

辽沈大批逃亡的地主和官绅的田土、产业一律收归后金奴隶制国家所有,分给汗以下各级额真。他们都成

为逃亡地主、官绅产业的继承人。这不仅是对逃亡地主、官绅的沉重打击,而且也在所有制方面构成了以明朝

中下级官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与后金奴隶主阶级携手的客观物质基础。这是努尔哈赤进入辽东以后,对于归顺

的汉族地主阶级所作出的最大让步,也是努尔哈赤初步在辽东站稳脚跟的阶级基础,尤其是基本上没有触动归

顺的中下级汉族地主阶级、士绅的根本利益,是相当明智的决策。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所提出的辽民各自仍守旧业的政策,对于后金奴隶主贵族恢复辽东社会秩序,恢复各业

生产,繁荣经济是个重大措施。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九月,努尔哈赤大建东京城以后,各处寻

访抚顺、清河的旧商人、店主,凡是新统治者认为可信赖的人,都命令他们在东京城南半部居住,开设店铺。

一时酒馆、饭馆,纷纷开业。黄酒、馒头、肉菜佳肴充满了闹市,使明代辽东的原有的商业恢复了[3]。

为了使手工业生产能够得到恢复和发展,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积极保护和优待手工业者。在大批迁徙人口的

时候,手工业者例外。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专门下令,砂济城的铁工

可以仍然居住在原处,不必搬迁[4]。同年六月,海州属下的析木城(今辽宁省海城东南析木城)三个村庄的

汉族手工业者,给金汗送来三千五百一十个绿碗(满语oro)、坛子(满语tase)。努尔哈赤大为高兴。他兴

奋地说:东珠、金、银等虽然被人们视为珍宝,却既不能保暖、御寒,也不能充饥,而这些工匠才是真正的珍

宝呢!当即下令,提升为首的工匠作为守备官,并赏给白银二十两[5]。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天命八年)

,努尔哈赤观看了七十三个手工匠人织蟒缎、帛子、补子。这是辽东新的手工业生产。努尔哈赤下令,凡是这

些工匠中,没有妻室的,都给予妻室、奴仆、衣食,免纳贡赋,免服徭役,并按每年织蟒缎的多少进行奖赏[6

]。这样,后金的手工业生产,也按明制得到了恢复。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推行上述政策是适合满汉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的。这从努尔哈赤对辽地阶级关系的看法

和对具体问题的处置上也能看得出来。夭启元年(公元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他下令富人、商人、工匠、

艺人等居住在城中,其他的人都下乡去耕田。夭启三年(公元1623年,天命八年)六月,努尔哈赤又命令在都

城以外驻守的各城游击官,要把各自管辖区内的富人、官员的子弟迁居在附近的地方,以防止不测的事件发生

,并且命令各个民族,女真、汉人、蒙古,各个阶层,上自汗、众贝勒、大臣,下至砍木的男人,运水的女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