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成村长双标,这个杨知青真的就是他老成的福星,且不说她提出的三进院的创收计划,就说他刚刚搬进三进院,其他的知青,不管是下人房这边的,还是老知青点那边的,呼呼啦啦的就把刚改建好的三进院,加上杨知青捐出来的一个后罩房小院,住的满当当的。这几天他收钱都收到手软,谁说知青们穷的,就这一次,最穷的韩招娣韩知青都在后罩房小院里挑了独立的一大间,就说他们穷不穷吧,人知青再穷也是城里来的娃子,哪是他们这些泥腿子可比的?
杨英骑自行车到镇上邮电局的时候,邮电局还没有开门,问了一个供销社上班的大姐,听说还要二十多分钟才开门,想了想就去了国营饭店。
停好自行车,杨英走进国营饭店,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服务员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正忙碌地穿梭于桌椅之间。客人们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或者赶路的行人。
早餐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有热气腾腾的米粥,白花花的馒头,还有金黄酥脆的油条。杨英找了个空位坐下,一个年轻的服务员走过来,收拾了桌上之前客人吃过的碗筷和小碟子。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问道:“同志,你想吃点啥?自己去打餐窗口去排队。”
杨英看了看菜单,说道:“一碗粥,两根油条一个肉包子。等下我自己会去拿的,谢谢!”
服务员很快收拾好桌上的残羹剩饭,杨英去把自己要的东西端了上来慢慢的吃了起来。
这时,旁边桌上一个大叔正大声抱怨着肉包子越来越小,肉馅也少了不少,价格却没变。服务员不耐烦的解释说是原料成本上涨了,就现在猪肉一大早就没有了,你以为是你想买就能随便买的?有本事自己去买一斤回来试试。
杨英一边吃着油条喝着粥,一边听着周围人的闲聊,不少人都在抱怨,供应粮越发越少。
“你家那位这个月发了多少?你们家那位可是个先进组的小组长,应该发不老少的吧!”
“想啥呢,哪里是一个人少啊,都少。你以为为什么我们要天天到国营饭店来吃早餐,那也是贴补一下啊,毕竟肉包子油条这些,国营饭店也不要票啊。”
“是啊,以后的日子可怎么熬呀!”
“可不,只以为前几年日子不好过,没想到,现在还是吃不饱啊!”
“哎~你家有没有别的门路,带一带我们呀!”
“有门路,谁还舍得每天都来国营饭店花钱吃啊!”同桌的另一个老太太说道。
“是啊,听我三婶的娘家侄子说,市面上有不少高价粮,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吗?你们知道的,我家那口子前阵子摔了腿,家里的钱花的七七八八的了,知道有这回事,也是有心无力呀!你们谁想要,可以去看看。”另一位年纪稍微年轻一点的圆脸大婶凑近了一点压低声音说道。
“那我一会儿去看看。"
"我也去!”
“具体在哪里?”
几人的头又凑到了一起,看来的一起商量着接下来怎么去了。
看目前的状况,杨英觉得该去黑市给这些缺粮的人送一波福利了,这样自己也能解决空间粮食堆积过多的问题,市民们也能稍微补贴一下,省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说干就干,等下去打完电话,就去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