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型镶蚀玛瑙
第二型镶蚀玛瑙的制作,主要是有两个步骤:
1。这是使用碱水,白铅或洗碱,添在整块的玛瑙上面;第一次加热使它产生白化。
2。再来是根据图案的设计,添上磷酸铜,然后加热形成黑色的图案,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据说,用这种方式制作和天珠,才是人们心目中的至纯天珠,至于它的品质的好坏,还是在于第一步的白化步骤;假如白化的不够完全,或是深入,天珠的品质与价值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型镶蚀玛瑙
第三型镶蚀玛瑙的制作是选用一颗未经处理过的天然玛瑙;然后在它的上面添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条纹的涂料。这个流程似乎与第一型的镶蚀玛瑙相反。据说,印度产的角形天珠,就大多是属于第三型镶蚀玛瑙,它的年代颇为久远。第三型镶蚀玛瑙的选用,是配合淡色玛瑙而来的加工方式。
第四型镶蚀玛瑙
第四型镶蚀玛瑙的制作分两步:(1)把能使玛瑙产生白化的添料。添在玛瑙的中间部分,两边保留不添任何的原石部分。加热之后,玛瑙的中间部分变成白色。(2)在白色的区域,添上加热后变成黑色纹图案的涂料,在加热后,就成了第四型镶蚀玛瑙。
据说,大部分比较好的天珠,都是用这种方式做成的。用这种方式做成的天珠,在黑色与白色的部分不透光。而在末添上涂料的两端部分是透光的。第四型镶蚀玛瑙的制作,主要是受到天然玛瑙原石的限制;这是因为玛瑙原石本身的美丽,工匠本身不想要完全的遮蔽它的石色的美丽,并且可使天珠有比较多样的花色变化,变得多彩多姿。
第五型镶蚀玛瑙
第五型镶蚀玛瑙的制作,也是比较求快速的做法。把白化涂料与产生黑色纹案的硝酸盐一起添上,然后加热,就可得到这种镶蚀玛瑙。第五型镶蚀玛瑙的色泽比较薄,容易剥落,品质是不如第四型。
其实,所谓型一至型五,不过是研究天珠制作过程时,对上色及烧制之程序先后所做之描述,与判断是否是老天珠并无关系。如何辨别老天珠,还是从实物上手较为直接,以眼见为准,触摸为实。毕竟单从文字描述及图文件所得信息去辨别老天珠,难免有盲点,面对实物时恐仍有差池。
关于“饰花工艺”的科学解释
在探讨古人的蚀花工艺时,我们需要了解玉髓的物理特性及其染色原理。构成玉髓的隐晶质的石英微晶集合体以较松散的状态混杂在一起,这样的结构致使玉髓有很多微孔隙。其被染色的实质是在Sio2晶体间四通八达的孔隙中充满各种人们想要的颜色,而不是玉髓中的Sio2晶体被染上颜色。
在玉髓珠上蚀绘花纹的技术是哈拉帕文化的产物。印度河文明的莫亨朱达罗的一珠宝窖藏中曾发现不少蚀花玉髓;昌胡达罗遗址中曾发现制作蚀花玉髓珠的作坊,说明这项技术在公元前2500年就被人们熟练掌握,直至1930年代仍然被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工匠继承使用。
我们称之为玉髓蚀花的工艺,其实是一种古代化学染色工艺,而“蚀刻”应该是误称。关于“蚀刻”这一误称,是因为早期研究的人们发现蚀花红玉髓珠上的白色图案部分和没有经过化学蚀花的红色部分呈现出质感上的不同,一些珠子的白色图案部分有剥落或凹陷现象,留下仿佛经过凿刻的表面痕迹,因此才有了“蚀刻”这一误称。
天珠不可磨灭的神奇力量
对于天珠说法及推论众说纷纭,有些论点至今已无从考据。但是它的神奇力量及人们对它的虔诚信仰却从未改变。
在古老的史诗《格萨尔》中记载“在松石和玛瑙的宝匣中,装藏着大睛有翼天珠。首先献给地神父辈们,再给诸内臣八十位。每人分得一百珠,征服阿扎斯宗堡,建立十八国”……
“百颗白色天珠以五彩哈达饰之,献做欲界天神之天珠。百颗花色天珠以龙之哈达饰之,献做蓝色龙之天珠。在藏地的边那日扎,在汉地的峨嵋山,在多堆的玛积雪山等地各装藏百颗上品天珠,以天珠之殊胜,愿每百珠培植千万新珠。天珠宝藏在藏地,愿有缘者找到它们,愿有福者来聚集,愿善缘者得到它们。”
前些天,一篇热文引起国人震撼——《致命辐射就在你身边!真相却被隐瞒了50年》,该文不仅标题和内容引人震撼,而且出自人民日报官媒,10月10日同日,国内各大媒体网络迅速转载了这篇文章。
该文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香烟”,向我们“科普”了香烟中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一事实。
文章这样写到——
辐射,是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
烟民,是最常见的“辐射受害者”。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烟草中天然含有一种能放出致命辐射的元素——钋。仅需吞下0。00000001克钋,就能让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死亡。
全球烟民每年至少消费3万亿支卷烟,每支烟都会源源不断把剧毒的钋送入烟民肺部。
而美国的调查报告揭示了比这个更可怕的惊天秘密:数家国际烟草巨头,明知烟里含有致命的放射性元素钋,却隐瞒真相长达近50年。
在笔者看来,“吸烟有害健康”妇孺皆知,一说到吸烟的危害,无非是指肺癌、焦油、一氧化碳……而烟里的辐射,烟雾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放射性辐射危害有多大极少被提及。
吸入肺里的是放射性元素,你身边的烟民知道吗?
作为烟民的你,或作为“二手烟民”的你,每天“被辐射”了,你知道吗?
该篇文章之所以引起轰动和震撼是辐射的可怕事实真相,它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局限,刷新了人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