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海上归来记》连载的时候就算在苏州城里火爆,那也是小部分人,小圈子里火爆。等到影响力大一点,都是东华书社在整个江南地区销售单行本的时候了。只不过因为没有连载时期积累人气,作者又是一个新人作者,这种影响力也远远不如苏州地面上有人气的小说。
所以很多感觉迟钝,或者眼高于顶,只看的到苏州城里这一亩三分地的编辑就没有注意到乔琏。
但是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宦海》这本书东华书社的出版手段是报纸连载足够的字数之后就出一本单行本——一般来说,这是有名气的大作者才会采用的方法,一个是为了增加销售量,另一个则是为了对抗盗版。
很多人一次性买一整套书舍不得,但是一册一册地积累,感觉又不同了,好像买完了也没有什么感觉,就像后世的分期付款。至于对抗盗版都知道原因的,就是和他们比出版速度而已。
东华书社甚至会提前派人从连翘这里拿走还没有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内容,提前进行雕版工作,只等到报纸上连载过,立刻印刷出来。等到新连载过去三天,单行本立刻上架。
这些都是为了和盗版抢时间。
为了这个,刘盈盈特别向主编申请了一个抄写工,将连翘的《宦海》原稿抄写一遍,用来交给东华书社拿回去做雕版——当然了,抄写工的工资是连翘出的。
东华书社谈成了出版《宦海》的生意之后,立刻就开始准备起出版的事情。按照此时一般出版单行本的规格,一册大概有十回文字。这个时候《宦海》已经公开的内容足够出两册了,于是《宦海(上)》,也就是《文魁》,其一二册很快在整个江南地区发卖。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连翘是在日报上面连载,并且每天都有连载内容,堪称笔耕不辍。而这其实是非常少见的,小说连载主流是在月报、旬报上面,日报上面很多都是小故事。就算有连载,大多数也会选择隔日更,或者减少每天的更新量。
然而连翘没有,她非常耿直了。每天更新,而且每天更新半回文字。这个时候的小说一回差不多是六千字,半回也就是三千字。
三千字可不容易!后世的网文三千字好像很简单,就是一章的内容,敲敲打打完成的很快。可是这是古典小说,因为遣词造句以及行文习惯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很精炼,废话虽然有——这是一个按字数算稿费的年代,作者学会废话简直是必然。
但是绝对没有到达后世那种水文的丧心病狂。
再加上什么写字慢、查资料不容易一大堆的理由,在这个时代维持日更三千字的不是‘佛系’,而是真正的‘王者’!
可以这么说,以连翘的更新速度,她不用再勇攀高峰了,她本身在那里就是别人无法逾越的高峰了。
重点是,按照这个更新速度,只需要二十天就可以凑够《宦海》一册的内容。所以这种更新速度其实比月报上面连载小说的作者出镜还要频繁一些,再加上内容要多得多竟然奇妙地有点像出月报,只不过这份‘报纸’只有《宦海》一本小说。
也就是这个原因,让《宦海》一定程度上和苏州城本土大报纸出身的小说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种情况下,读者被迅速引爆。即使没有了报纸这个可以依托的平台,直接出书的《宦海》更像是裸身上阵,但是本身足够坚实的质量让这个弱点变得没有那么具有决定性。
还是那句话,有趣的小说受人喜欢,只要他们不是毫无站在台前的机会。
借由书铺的推广,东华书社在各大报纸上的广告,以及看起来最无力,实际上最有力的口碑效应。《宦海》这部小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成为了苏州小说圈子里的重磅炸弹,看看他的成绩,又看看他原本所在的平台,足够让身居大平台却始终没什么成绩的作者羞愧了。
小说作者们也就算了,最多感慨又是一个大魔王的诞生。编辑们则不同,他们疯狂地打听这个‘乔琏’是谁,他们知道,一个县城里的小报馆是留不住这样的作者的。他的下一站在哪里没人知道,但编辑们都希望是自己的碗里。
朱敏啧啧了几声,坏笑着问许文华:“咱们宋大编辑紧张不紧张?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现在恐怕不那么确定了吧。”
如果是《海上归来记》时的乔琏,宋文静肯定不会有多大的紧迫感。就凭他早早慧眼识珠,以及非常有诚意的态度,加上身后三吴报馆的招牌,他并不认为‘乔琏’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但现在不同了,挖墙脚的多了,难保其中没有同样细心关心作者,也是大报馆编辑的‘小碧池’。
朱敏这时候是真的确定自己没希望争取到这个作者了,反而无欲无求,可以尽情调侃。
说完了总免不了道:“真要是文静兄拿下了这位乔琏先生,他肯定偏爱这位啊。想想看,人家能每日连载半回,换成是你,一个月能有三回文字就算是烧高香了!”
编辑都喜欢天才没错。当作者门槛很低,却也不是真的有一颗决心,会写字就可以的。最终能红,能赚钱的作者都是天才,只不过有的人天赋一开始就显露,有的人需要沉淀、打磨一段时间才能焕发出光彩。
但是,编辑们也很欣赏勤奋的人。特别是当他们无法忍受手里一些没有生存压力之后就不好好写书的作者之后,对勤奋的作者好感到达了顶峰——这里必须划重点。许文华就是那个让宋文静每到死线之前睡不成,必须彻夜守着他写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