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天阴的厉害,小风一吹,像刀割一般,割的脸生疼。
这时,从荷花村驶出两辆牛车,正朝着县城方向行进。
坐在前方牛车上的赵顺才,回头看了看后方车上放着的东西,扭头问道:“枣儿,咱们带的东西是不是有点少?”
还不得等她开口,负责赶车的刘大壮扭头应和道:“我看着也不多,就说再杀头猪来着,要不。。。。。。咱们再掉头回去?”
“我看行,再把那床新做的棉被带上。”宋春兰赞同。
听着他们的话,向枣儿有些哭笑不得,吃的喝的用的,足足拉了一车还不够?
她连忙劝道:“赵大伯,大壮叔,春兰婶,咱们带的东西够多了。他们回京路途远,不是一两天就能到的,哪里能带新鲜的猪肉,不得坏在路上,多可惜。”
“也是,不带就不带吧,反正车上还有腊肉、腊鸡鸭什么的。”说完,赵顺才感慨道:“唉。。。。。。没想到沈槐居然是京城人,当初他来荷花村时,咱们只当他是个带着孩子的普通猎户呢。”
“是呀,他刚来那会小宝才这么点大,话都不会说呢。”宋春兰用手比划了个高度,“如今都四岁了,这天天在跟前的孩子猛地要离开,心里真是舍不得呢。”
“是舍不得,不过小宝能跟着他爹去京城,可是天大的好事。”赵顺才道。
车上的几人都知道他说的对,纷纷点头。
小桃儿裹着厚厚的棉被窝在大姐怀里,表情恹恹问道:“大姐,小宝过完年就回来了,对吗?”
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向枣儿说不好,又不想她失望难过,只得安慰道:“嗯,过完年就回来。”
因着下了雪的缘故,牛车行驶的很慢,晃晃悠悠走着,直到巳时初才到达城门口。
沈小宝扒着车窗已经看了好一会儿,第一个发现了大路上缓缓行驶而来的两辆牛车。
他高兴不已,起身下了马车,朝牛车挥手,“姑姑,姑姑,我们在这里。”
牛车行到跟前,众人下了车,赵顺才和刘大壮去后面车上搬东西,留她们几人说话。
沈小宝蹬蹬蹬跑过来一把抱住向枣儿的腿,“姑姑,我舍不得你们。”
看着和她撒娇的小孩,向枣儿蹲下身,笑道:“咱们也舍不得你,小宝到了家要给姑姑们写信,好不好?”
“嗯,好,我一定给姑姑们写信。”他乖乖点头,然后解下身上的小包袱,递给她,“姑姑,这是给大伙准备的礼物,咱们不能一块过年了。”他语气特别失落。
“小宝真乖。”向枣儿接过小包袱,摸摸了他的小脑袋,“姑姑也给你准备了礼物,已经都搬上车了,你一会儿回车上再看。”
“嗯。”小孩闷闷地点头应道。
小桃儿拉着他的手道:“小宝,你过完年要早点回来啊,咱们都等着你一块上学堂。”
说到这个,沈小宝眼眶都红了,哽咽道:“嗯,我一定早点回来。”
“小宝,这是我给你做的棉坎肩,还是你喜欢的蓝色呢。来,我比比看合不合适。”梨儿最近在跟着春兰婶学女红,她将棉坎肩抖落开,在他身前来回比划,拽拽这,扯扯那,“看着稍微大了些。”
“没事,大了好,明年还能再穿。”宋春兰的声音从她身后传来,接着递过来一个大油纸包,“小宝,这里面是你最喜欢的烙饼,你刘太奶一早起来烙的,带着路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