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众人又问了一些问题,说到薛一,刘主编跟张部长提过很多次薛一的名字,导致张部长一见到薛一就激动地说:&ldo;您就是薛老师对吧,我听老刘说过你,太伟大了,一个大城市前途无量的大学生,竟然抛弃一切跑到乡下去教书,道德模范啊,值得宣传和学习。这样,老刘,你安排一个摄制组下去,好好宣传薛老师的事迹,让全国的老师都向薛老师学习。&rdo;
&ldo;可别……&rdo;薛一一听人家要采访她就头疼,她是到乡下支教没错,但她完全是为了做直播破纪录,如果途中做了什么好事,那也是顺带的,实在当不起道德模范的称号,更不敢让全国的老师向她学习,连声拒绝。
&ldo;其实我这边没什么好采访的,如果你们要采访,就采访他们。&rdo;薛一把王丽英,王采香,村长,金兰婶还有阿瑶朵推到前面,&ldo;他们才是真正的故事亲历者,我在乡下教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买不起纸笔、吃不饱米饭等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睡在露天的校舍上,我们的校舍修了一半,没钱了,只能停工,不下雨还好,一下雨就得躲到下面的牛棚里。我觉得这些问题更值得大家关心,也更有新闻价值,对不对?&rdo;
张部长连连点头说是,&ldo;关注一两个支教老师,或者关注一两个贫困学生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是要让整个地区富裕起来,这样孩子们的生活才会有所改变,薛老师想的很长远啊!刘主编,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要是耍得好,笔杆子也能当枪使。&rdo;
薛一不待刘主编回答,就说:&ldo;那我就先谢过刘主编了,不用太多,资助几个学生,帮忙修下校舍就行。&rdo;
刘主编还能说什么,领导都发话了,薛一也谢过了,怎么办?去报道拉钱呗。
薛一见张部长对阿英身上穿的衣服很感兴趣,和她聊了起来,这个叫银项圈,那个叫银压颈,头冠上的凤凰及长命锁上的双龙戏珠则是受汉文化的影响,经过复杂的篆刻镂空工艺制作演化而来的,一般人哪知道这些,听得津津有味。
薛一见大家想听,干脆讲了起来,说今天王丽英和王采香展示的只是苗族文化中的一小部分,苗族的山歌多着呢,光是歌曲的种类,就有古歌、情歌、敬酒歌、劝酒歌、喜庆歌、丧葬歌等,唱个三天三夜也唱不完,除了歌曲还有舞蹈,什么跳芦笙、锦鸡舞、反排木鼓舞等等。
薛一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讲诉这些的,她好奇的,感兴趣的,也是在场这些人感兴趣的,所以说起来特别有代入感,听得大家欲罢不能。
反倒是阿瑶朵等人觉得无聊,不就跳个反排木鼓舞吗?有什么好讲的?等一下,捉野鸡也能拿出来讲?这么好糊弄么?
哪知旅游就是从一个你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
薛一讲到要散场了众人还不走,张部长握住薛一的手说:&ldo;晚上一起吃个饭吧,大人小孩都来,再给我讲讲寨子里的故事,我这边刚好有个项目,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有关,还得请教请教你。&rdo;
&ldo;行,没问题。&rdo;薛一和村长把众人送到门外,阿英和采香礼貌的跟众人说再见,张部长捏了捏阿英的脸,让他们好好读书,以后高中了直接到省里来读。
&ldo;可以直接来?&rdo;村长不是很懂,刘主编专门留下来跟薛一说:&ldo;这两个姑娘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张部长既然这么说了,以后肯定能来,明白吧?&rdo;
&ldo;哦懂了。&rdo;薛一点点头,刘主编说你还真敢狮子大开口,资助就算了,还要修校舍!
薛一:&ldo;要是能顺便把操场修一修就更好了,要求不高,塑胶的就行!&rdo;
刘主编:&ldo;你这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了你知道吗?&rdo;
&ldo;帮帮忙嘛!&rdo;
薛一和刘主编在那嘀咕了半天,等得两个小孩都不耐烦了,薛一才和刘主编说完:&ldo;孩子们,我们要有新校舍啦!&rdo;
&ldo;怎么回事啊?那人都跟你说了什么?&rdo;
&ldo;总之就是要有钱了,回去休息下,准备吃饭!&rdo;
……
晚饭是在一个很大的包厢里吃的,和乡下人家喜欢的长条形桌子不同,这里用的是一张很大的圆桌,还铺着洁白的桌布,阿英和采香第一次见,很是兴奋,拉着水舒娴陪她们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