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余率部固守同古,援军不至,又被包围,唯决心与城池共存亡,以报党国栽培,祖国父老养育之恩。
余若殉职,乃无尚光荣,望爱妻勿过分悲痛,严教子女,忠诚爱国,以雪国耻为己任,以光大我中华为目的,余虽死亦含笑九泉矣。
匆此即颂
平安!
海鸥(戴安澜)手书
民国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后来200师,接到杜聿明的命令,同古突围成功,却在撤往国内途中与日军遭遇,戴安澜将军不幸中弹身亡。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撰写挽诗,遥祭英魂:
海鸥(戴安澜)将军千古:
外侮需入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爪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戴安澜将军安息了,可挣扎在缅北丛林的将士们,仍在与命运搏斗着。
第五节
一行绝望的人马伫立在密林中。
高烧不止的李双林手拄着卡宾枪,向密林深处望着,他这个姿式已站立许久了,他似乎在下着一个决心。许久,他慢慢转过身。他的目光和高吉龙的目光碰在了一起,高吉龙想说点什么,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李双林手拄着枪向前迈了一步,用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ldo;大哥,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可是条死路哇。&rdo;
高吉龙仰起头,他望到了头顶密不透风的树冠,那些树冠交叠着掩天遮日,像此时高吉龙的心情,郁闷得没有一丝缝隙。他无声地叹了口憋闷已久的长气。
李双林苍白着脸望着他,喑哑地说:&ldo;大哥,真的不能再往前走了,再往前走,弟兄们都将死在这老林子里。&rdo;
高吉龙何尝不担心弟兄们的命运呢?一场阻击战下来,几百名生龙活虎的弟兄们,死的死伤的伤,只剩下了几十人,然而眼前这几十人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衣衫破烂,枪支不整,那场阻击战下来,他们仓惶地逃进了丛林,像一只没头苍蝇,死里逃生,枪支弹药扔得随处可见。他制止过,可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接下来他们找到了大部队撤退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他们看到了更加触目惊心的景象,遍地都是枪支弹药,就连部队赴缅前刚装备的新型大炮,也被拆得七零八落扔在草丛里。那时,他们心疼了好久。这哪里是撤退,分明是如丧家之犬的奔逃。高吉龙的心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悲凉笼罩在他的心头,他觉得出国前满腔的豪气已化做一缕尘埃随风飘散了。更加让众人感到恐惧的是那些尸体。刚开始,还是零零星星的,从尸体上判断,那是一些体质虚弱者,或者是带伤的士兵。
再也无力走下去了,躺在丛林中。这些战友的身上大都草草地盖着一些树枝或草叶,显然是战友们为这些殉难者匆匆建起的坟冢。接下来,尸体便逐渐多了起来。那些尸体散落在丛林中,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卧着的,横七竖八……显然,他们实在是走不动了,便想停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便再也没能起来。这些死难的弟兄们的尸体暴露在丛林中,已开始腐烂,林中的虫、蚊叮咬在这些尸体上。高吉龙看到眼前这一切,难受得要死要活。他不忍心让这些弟兄们的尸体暴露林间,总是下令掩埋这些尸体。活着的弟兄们看到这一切心里并不轻松,队伍再往前走,说不定自己也是这般下场。再接下来的场景更使他们大大地惊骇了:尸体己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班成排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活着的人们已没有能力掩埋这么多的尸体了。他们只能远远地绕过去。他们回避着这些尸体,低着头,用最快的速度从这些尸体旁绕过去。谁也不说话,一律沉默着。然而,他们谁也无法逃避眼前的一切。
这种情绪高吉龙早就看出来了,作为这支人马的最高长官,生与死他比别人想得更多。他想得最多的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伙弟兄们带出丛林与大部队会师。起初他是有这种信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心开始动摇了。他说不清前面的部队离他们还有多远,丛林有多大;就是追上大部队了,谁能保证就能走出这丛林呢?昨天晚上,他的确狂喜了一会儿,他以为自己真的追上了大部队,可今天早晨当他睁开眼睛发现周围躺着的都是尸体时,他的心凉了。从这些尸体上判断,他们躺在这里足有半月有余,也就是说,大部队距他们有十几天的路程。而这十几天中,谁知道又发生了些什么呢?
当初部队刚走进丛林里,有人就提出,不向西走,向西是通往印度的道路。向北则是通往祖国的道路。是向西还是向北高吉龙的确犹豫了一阵,他是名军人,早已学会了服从命令,向西那是大部队前进的方向,他不想带着弟兄们当逃兵。于是他选择了向西。
这伙绝望的人们似乎看透了高吉龙的心思,他们齐齐地跪在了高吉龙面前。
他们齐声喊道:&ldo;营长,向北走吧,我们要回国。&rdo;
高吉龙抬眼望去,只见这些朝夕相处的弟兄们,一个个神情沮丧,蓬头垢面。看着这一张张面目全非的面孔,他的心碎了。就在这时,他看见了英籍颐问吉姆。这位英国少校一步步向他走来,翻译王玥跟随在他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