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我在桌边坐了一夜。
天微微亮时我出门到院子里站了一站,在井里拎了桶凉水,擦了一把脸,再遛了个圈儿,小厮和丫鬟们起床,出门瞧见本仙君杵在院中,十分惶恐,又服侍我洗漱一遍,小丫鬟沏好茶我吃了两口,天大亮了,天枢和衡文才起床。
我预先让小厮到街上去买了两笼小包子,早饭时摆上来,衡文与天枢的眼顿时亮了,衡文伸过筷子,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含糊地笑道:&ldo;好吃。&rdo;天枢也夹了一个在盘中。衡文向我道:&ldo;是你让他们去买的罢,比昨天的好吃。&rdo;我道:&ldo;你若爱吃明天早上再买。&rdo;衡文立刻很欢喜地笑。天枢瞧了瞧桌上放的辣酱碟儿,试着夹着包子在酱里蘸了蘸,咬了一小口,悦然道:&ldo;原来还可以加调料。&rdo;衡文立刻又夹了一个,依样学样地试了试,睁大眼道:&ldo;唔,味儿又不同了些。&rdo;
两位童仙一派天真,本仙君瞧着禁不住想乐,忽然又想起昨夜事,如一块石头压上额头。我委实不是个东西。
衡文皱着眉头看我道:&ldo;你哪里不舒服么?&rdo;
我皱着脸皮笑道:&ldo;没有。&rdo;天枢夹着一个包子,也眨了眨眼看我。
早饭后,衡文道:&ldo;小包子很好吃,但是大的包子还是前天的好。&rdo;依然念念不忘黄三婆。
本仙君于此事没有办法,一家的包子一个味儿。可惜黄三婆不卖包子。衡文念念地说了一说之后,也不再提了,跑去给狐狸喂食。
我在院中,晒晒太阳,天枢不知从哪里找了一卷书,在廊下看。衡文喂完狐狸,从小厅里出来,顺着回廊向本仙君的方向走来,转到往后院去的月门边时,忽然住了脚,向门内看了看,走进后院去。
本仙君不由自主地挪过去瞧,只见黄三婆正倚在后门边,和厨娘聊天。衡文仿佛无意似的向附近走,到了黄三婆眼前时,停住脚,笑嘻嘻问了声好。
黄三婆自然大喜,颤着手道真是位懂事又没架子的小少爷。
衡文笑嘻嘻地道:&ldo;您老过奖了,还当向您老道谢才是,晚辈吃过的包子都不如您老给的好吃,家父与兄长亦都十分喜欢。&rdo;说话时,脸上露出无限的渴慕。
黄三婆欢喜地几乎说不出话,半晌后才颤巍巍地道:&ldo;小少爷爱吃,老身这就回去再蒸些送过来。&rdo;
衡文道:&ldo;真的么?实在太感激了。&rdo;
本仙君在一旁看得汗颜,讨吃的这一岔,又是谁教他的。
我现在若出头,黄三婆一定会扯住我连赞带夸地絮叨上半日,本仙君在月门边看了看,很明智地踱开了。
刚回到廊上,小厮说前门外来了客人要见见本仙君,是个老妇。
老妇?本仙君这几天,难道走老太太运?
本仙君到厅内迎客,小厮引着老太太过来,我定睛一看,有些眼熟,依稀是集市上给衡文和天枢核桃花生吃的老妇。
老太太进厅,福一福身,报上家门:&ldo;老身吕胡氏,请宋公子安。&rdo;
我惶恐地让座,昨天只在集市上打个照面,今天将本仙君姓名打听清楚,一定有目的而来,一个安将我请得疑云大起。
吕胡氏在椅子上坐了,上下将厅中的陈设看了一遍,向我笑道:&ldo;宋公子家中布置得真精致,刚刚搬过来,竟就收拾得这么好。&rdo;
我道:&ldo;哪里,都是他人的功劳,其实在下半分心都没费。&rdo;这句是实话。
老太太就着话尾接道:&ldo;公子真是过谦了。不知公子是哪里人氏?&rdo;
我只好诌道:&ldo;老家江浙。&rdo;老太太道:&ldo;啊哟,江南可是好地方。不知公子此番到城内,打算长住还是短住?&rdo;
我含混道:&ldo;只看住不住得惯了,住得好便住久些。&rdo;
吕胡氏道:&ldo;其实这城虽不大,却算繁华,最要紧是安定。现下天下都不太平,东郡南郡那地方常年的打,听说最近朝廷还派兵与东郡一起攻打南郡,将南郡的几座城都灭了,南郡的那位什么大将军竟被自己的兵造反打死了。世道不稳,居则难安。能像我们这里这样安安稳稳好过日子的城天下也多少了。所以依老身的愚见,公子既然来了,房子也置办了,何不就住得长久些。&rdo;
我和着点头:&ldo;您老说得及是。&rdo;
老太太兜了如此的一个圈,意在何处?
老太太端起几上的茶碗,抿了口茶润润喉,放下茶杯,一双老眼望着本仙君道:&ldo;老身唐突,请教公子尊齿几何?&rdo;
她问此做甚。本仙君飞升时二十有三,此时张嘴便欲答二十三,幸亏想起,院子里还有两位十一二岁模样的上君对外权被当做我儿子,便答道:&ldo;虚度三十三载矣。&rdo;
吕胡氏绽起老脸,摇头道:&ldo;不像,若不是老身见过公子的两位小少爷,公子您说您是两旬出头的人,老身一准相信。&rdo;
废话,本仙君这张脸,本就是两旬出头的脸!
吕胡氏掩口一笑:&ldo;公子正是年富力强时,两位小少爷尚年幼,就未曾想过……再续一房?&rdo;
原来,老太太此番,是来替本仙君做媒的。
本仙君到凡间一住,立刻有姻缘上门,难道我永世孤鸾的命竟然可以改了?
老太太见我直着双眼不语,便接着说:&ldo;老身这里,现有一桩绝好的姻缘说与公子。城北有个布庄,门面不大,生意却好的很。这城里的大户人家穿的布料都是从他们家订的。布庄的冯掌柜有个女儿,今年一十七岁,虽不算富贵人家的女儿,嫁妆也颇丰厚,相貌人品正与公子匹配。并不是老身乱提,说起来,这位小姐与公子却已有了两回的缘份。&rdo;
本仙君听得屏风后一阵悉索,想是衡文和天枢正蹲在后面听。吕胡氏在此时接着道:&ldo;第一回的缘份,两位小公子身上穿的衣裳,正是冯家布庄做的。还有几件衣裳正在赶着。至于第二回的缘份,公子应该还记着呢。昨日在街上的胭脂铺前,那撞着您的姑娘,正是冯家小姐。这可不是天赐的姻缘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