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粮:怎么样?你不会吧!
正在边嚼干草边拉屎的火烧踢了踢脚:别烦我!
黄粮:嘿!我给你表演节目呢,怎么叫烦你呢?没意思,不好玩!辣条呢?
火烧:被张德帅拉去大马棚了。
黄粮:哎……不好玩!
火烧:你还想怎么好玩?又去北城的兔子棚抓兔子去?
黄粮:算了吧,上次被逮住,老子差点被红烧了。
火烧:别说话!
就在火烧说话的同时,黄粮也忽然立起身,看向了后院一个黑洞洞的小门。
火烧:你也感觉到了吧?
黄粮走出马棚,盯着那个小门:感觉到了。
火烧:是那个东西吗?
黄粮仰起头,抽了抽鼻子:是!和南江城一样的东西。
火烧:程暮那活死人,得快一点回来呀!
……
南江,城墙。
林晓晓后背背着双锏,看着城外的平原。
东门之外的官道以一条微弱的弧线,一直延伸到了天边。
官道上,除了几只漫无目的的活尸之外,什么也没有。
“林家大姐。”
身旁,一个手里提着竹子投矛的守城百姓,对着林晓晓说道:“天快黑了,你要不还是回角楼休息吧。这天闷得感觉像是要下雨了。”
林晓晓抬头看了看。
确实,现在已经晚上,但是却感觉闷热难当。
“好吧,这天眼看着要下雨,你们在城墙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听闻昨天外出的人找到了一些野山姜,我去给小东家说一下,取一些出来,给你们熬姜汤。”
林晓晓这话,听得周围那些守城的百姓无比感动,纷纷道谢,甚至还有人说林晓晓是活菩萨。
林晓晓温柔一笑:“可别这么说我,受不起。大家都是在这乱世艰难求活的人,若是因为守城染上了风寒,那更多麻烦事。”
说着,林晓晓便挥手告别,走下城墙。
路过西坊广场时,林晓晓看见张德帅正在监督城内百姓投枪。
如今,南江城百姓的生活节奏就是每天一大早,集体在西坊跟着武宣学剑。
然后各自工作,该出城的出城,该修房子的修房子。
出城的人,练完剑后就可以凭借武宣发的条子,去衙门大门口领一顿口粮。
在城内做活不外出的人,则是午时的时候在衙门外领食。
晚上的投枪练习,则不是集中进行。
反正完成工作之后,就可以来。
一人五支枪的机会,投中三次,便可在张德帅手里领一张条子去衙门领一顿口粮。
条子,都是每天晚上现写现裁,由林晓晓自己亲手写的诗文,每天都不一样,人也做不了假。
每天百姓们可领取食物只有两顿,也是林晓晓和武宣等人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安排。
毕竟,如今南江物资并不多,而且还要按照程暮的要求,在立夏之前尽量多存粮。
林晓晓和武宣,也为了打消百姓的疑虑,让百姓不会心生猜疑,背后说他们几个人物多拿多占,每天都会把库房里的入库出库做成公文,刘东平签字之后,贴在衙门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