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中国历代大儒简介 > 第50章(第1页)

第50章(第1页)

翁孺死而无後,其妻弃家改嫁,扬雄遂尽得林氏方言之书後来扬雄作《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就是以林书为依据的

除师事近贤外,扬雄还远慕前辈乡贤司马相如自序说:&ot;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ot;仿照司马相如,制作大赋又曾奇屈原之文远过相如,对屈原不遇明君,自沉于江的遭遇深表同情,惺惺惜惺惺,悯其人,&ot;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ot;不过扬雄并不以屈原采取自戕的形式为然,&ot;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ot;将爱国情怀与老庄放达结合起来,这是扬雄的进步之处于是作《反离骚》,自岷山投于江中,以祭屈原此外,他还依傍《离骚》,引申其意,作《广骚》;依傍屈原《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作《畔牢愁》一则以展示他的惠思匠心,同时也借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忱这些赋大致作于而立之年,《广离骚》有&ot;汉十世之阳朔&ot;,阳朔是成帝年号,自前24至前21年,共四年;十世,自高祖、吕后至成帝为十世,後来雄作《甘泉赋》开篇即说&ot;惟汉十世&ot;,亦是这种用法阳朔年间,正雄30至34岁之时,其时尚在蜀中,兹後扬雄又作有《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和《成都城四隅铭》(《文选》李周翰注说还有《绵竹颂》)等辞赋,却给扬雄斐声京华带来了契机这些赋大都是对家乡山水景物的歌颂汉赋讲究&ot;弘丽温雅&ot;,弘即博大,铺张扬厉,气势磅礴;丽即富有文彩,华美可观;温即温和含蓄,借物托意;雅即典雅,盛陈典故总之即要求做到大气势、好文采、深寓意、大学问一篇好赋,往往集作者辞章、才气、哲思与数典于一体赋其实也是文人才学识德等素质的综合表演因此许多文人为了一篇好赋,常常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为收集典故和谋篇布局,耗费十数年功夫张衡写《二京赋》花了十年,左思作《三都赋》用了一纪(十二年)而扬雄在而立之年便已写成这样多赋篇,充分显示了他的高情与逸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扬雄的才华不久便被当朝天子知道了

二、一赋动天子京华赋奇文

扬雄《答刘歆书》说:&ot;雄始能草文,先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

及《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杨庄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ot;《文选&iddot;甘泉赋》李周翰注:&ot;扬雄家贫好学,每制作慕相如之文,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诵此文,帝曰:&lso;此似相如之文&rso;庄曰:

&lso;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rso;帝即召见,拜为黄门侍郎&ot;两处所载,只在赋名和篇数上有分歧,但为杨庄所荐则一致扬雄自序亦谓:&ot;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峙、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ot;&ot;客&ot;即杨庄

但是《汉书&iddot;扬雄传》班固《赞》却说:&ot;初,雄年40余,自蜀来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ot;《华阳国志》卷10从之似乎扬雄受知成帝,是王音所荐这是不确切的首先,班说扬雄年40余接受大司马王音召荐,在时间上有问题扬雄生于甘露元年(前53年),40余岁即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以後

考《汉书&iddot;成帝纪》和《百官公卿表》,阳朔三年(前22年)九月,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其时雄年32;永始二年(前15年)王音卒,其时雄年39都不合&ot;四十余&ot;之数前人已注意及此,清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在详细排列了扬雄时间表後,说:&ot;案古四字作至,传写时由三字误加一画,应正作30余始合&ot;今人亦有从其说者[注];其实班氏说&ot;雄年40余自蜀来游师&ot;在年岁上不误,雄自序&ot;客&ot;荐扬雄时&ot;上方郊祠甘泉泰峙&ot;云云,又具体罗列了正月从调甘泉奏《甘泉赋》,三月从祠河东后土上《河东赋》,十二月从羽猎奏《校猎赋》,明年秋从胡人射猎长扬上《长扬赋》全过程案之《汉书&iddot;成帝纪》及《郊祀志》,甘泉泰峙、汾阴后土、雍五囗,陈仓陈宝四祠的恢复,在永始三年(前14年)十月其后,成帝曾四幸甘沉泰峙,分见于永始四年、延元二年、四年、绥和二年的正月;四幸河东祠后土,分见于永始四年、延元二年、四年、绥和二年的三月《成帝纪》元延二年载:

&ot;冬,行幸长扬宫,从胡客大校猎,宿长阳宫,赐从官&ot;将冬十二月的羽猎与次年秋与胡客猎合为一事,并同归于元延二年《通鉴考异》断本纪有误,认为当从扬雄自序但两者记载元延二年冬成帝曾举行狩猎活动却是一致的,那么,扬雄奏《羽猎赋》的时间就非二年莫属(其余《甘泉》《河东》二赋作于元年,《长扬赋》

则作于三年)[注]班固《赞》语所说&ot;待诏岁徐,奏《羽猎赋》(即《校猎赋》),除郎&ot;,也与自序所叙一年内的活动相符扬雄时年43岁,则其被荐应在元延元年,时年42岁如果是30余岁,则在阳朔年间(前24一前21年),甘泉诸词已罢,绝无&ot;上方郊祠甘泉……&ot;之事可见&ot;年40余&ot;之说不诬只是班团在待诏年余&ot;前加入了&ot;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ot;一节,是不确切的其次,班氏之说与扬雄自己的记述不符《汉书&iddot;扬雄传》前半部系采自扬雄自序[注],班氏在《赞》语中有明确交待,唯&ot;赞曰&ot;以后文字是班氏补充如前所揭,扬雄自序称&ot;客&ot;荐,《答刘歆书》又明云&ot;杨庄&ot;所荐:俱不言及王音一者出于扬雄自述,一者出于后人追记,从史料价值上看,当然自述可靠当然,也有一种&ot;可能是表示扬雄不愿谈到他和王音的关系&ot;,[注]但这种可能性不大王音是王莽从叔,王太后远房侄子,他虽是以外戚身份继王凤为大司马,但在王氏诸侯中还是比较贤明的《汉书&iddot;元后传》说:&ot;王氏爵位日盛,唯音为修整,数谏正,有忠节,辅政八年,薨&ot;是可信的看来扬雄如果真是得力于五音,没有理由隐讳不言又有人怀疑《汉书》&ot;王音&ot;是&ot;王根之误&ot;[注]、或王商之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