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2)
正月初一,下游陈军依旧欢天喜地过大年。高颎随即督率各部,分路突击。贺若弼率军从广陵渡江,陈军竟然不曾发觉,其欢情之浓,难以想象;韩擒虎由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准备袭击战略要地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等摸过去一看,陈军个个酒气熏天,酣睡不起,因此兵不血刃,不战而定;杨广随即将指挥部由寿春前移至六合南面的桃叶山。 桃叶山与建康隔江相望。此时大年已过,陈叔宝同志大约从醉酒中醒来,发觉事态严重,立即命樊猛率舟师出白下(今江苏江宁),皋文奏率军镇守南豫州(今安徽宣城),拱卫建康。 各路隋军渡江之后,加速推进:贺若弼于初六占据京口,以一部兵力进驻曲阿(今江苏丹阳),牵制吴州(今江苏苏州)陈军,亲率主力进据蒋山(即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初七韩擒虎攻占姑熟(今安徽当涂),随即顺流直下,与总管杜彦合会,进占新林(今南京市西);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军三万渡江,占据石头(今南京城西)。 建康随即陷入战略包围。 与此同时,在两翼担任牵制任务的隋军,也顺利达成预订战役目标:王世积在蕲口(今湖北蕲春西南)大败陈军;燕荣率军渡海南下,经松江进入太湖,威胁吴州。由此可见,隋军已有渡海作战的实力。这对于从鲜卑政权发展过来的北方国家而言,并非易事。 此时建康城中尚有甲士十万,附近有许多战略要点。然而陈叔宝既不据险死守,也不采纳将士建议,趁隋军立足未稳发起反击,&ldo;日唯泣涕&rdo;。正月二十日,他突然心血来潮,决心孤注一掷,下令诸将出击,在城南白土冈一带,摆成南北长达二十多里的一字长蛇阵,但又不指定统帅,诸将互不统属,各自为战。 贺若弼急于立功,不等全军会齐,便率轻骑列阵,结果碰上了硬茬:鲁广达统帅的陈军。鲁广达是河南新野人,隋军南下时,他的两个儿子在家乡起兵投奔韩擒虎,随后派人给父亲送信,约他一同弃暗投明。鲁广达接信无比愤恨,立即回京请罪。陈叔宝此时倒还有点君主风范,既不加罪也不怀疑,厚赐金宝,当日就让他回到军中。 报效君王正当此时。鲁广达挥舞兵器身先士卒,奋勇攻击,贺若弼抵挡不住,连续四次后退。关键时刻,贺若弼不失大将风范,处置得当:释放烟幕,掩护部队后撤,整顿队形,趁机观察敌军虚实,攻其骄惰。经过观察判断,他选择实力较弱的孔范作为攻击目标,果然得手;而孔范一退,失败的情绪随即便像烈性传染病迅速传播,陈军大溃,局面不可挽回。 与此同时,韩擒虎率领五百精骑,突入石子岗(今南京雨花台)。他能征善战威名远扬,在此之前,已有多人望风归顺。到了石子岗,守将任忠也放下武器,引导韩军直扑建康南门朱雀门。城内还有将军打算抵抗,任忠劝道:&ldo;老夫尚降,诸君何事。&rdo;守军一听,全部束手。 此时陈叔宝同志又何在呢?他带着宠爱的妃子张丽华,逃入了枯井。堂堂天子,竟然落魄如此。韩擒虎大军开到,陈叔宝还赖在井里,军士们威胁扔石头,这对宝贝才应声上来。 高颎先于杨广进入建康。张丽华名声在外,杨广仰慕已久,赶紧派高颎的儿子高德弘进城,请高颎刀下留人。高颎正色道:&ldo;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rdo;说完,便将张丽华斩于青溪。 这话当然经不起推敲。就像因为有人用菜刀行凶‐‐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道理与之相同‐‐便下令全民禁用。还是那句话:陈朝速灭,根本原因在于陈叔宝,张丽华一个女人,哪有兴国亡国的巨大能量? 一般认为,此事为高颎的结局埋了祸根。杨广心痛不已,恼怒不已,脸色大变:&ldo;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rdo;从此便对高颎印象深刻。 不过高颎来不及考虑这些。他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等待朝廷处理,资财一无所取。国家统一,这在历史学家眼里,是杨坚的一大功劳。这当然是功劳。为此名将韩擒虎和贺若弼甚至不惜动刀:贺若弼见韩擒虎拔得头筹,大为光火,当时就争论起来,杨坚不得不下诏,同时抚慰二人:&ldo;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rdo;后来又下优诏于二人,声称:&ldo;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rdo;。然而回到长安,二人依旧争执不下。贺若弼说:&ldo;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rdo;韩擒虎则针锋相对:&ldo;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rdo;贺若弼被揭短,大怒,拔剑便刺韩擒虎,幸被旁人劝开。 杨坚无奈,只得搞平均主义:&ldo;二将俱合上勋!&rdo; 贺若弼委屈,韩擒虎更委屈。只有高颎不委屈。杨坚令他与贺若弼总结作战得失,他说:&ldo;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rdo;杨坚闻听大笑。韩擒虎与贺若弼都是猛将名将,然而在对待功劳的问题上,气量比起高颎,云泥立判。 除了杨广,高颎还辅佐过汉王杨谅。公元598年二月,高丽国王高元率靺鞨(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当时杨坚南征北战,无不成功,得到消息不觉雷霆震怒,立即决定出兵讨伐。高颎不赞同动武,但建议未被采纳。杨坚派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汉王长史,与周罗睺等将军一起,出动水陆大军三十万北征。然而出师不利,陆军到达临榆关时,一路阴雨,疫病流行,非战斗减员甚众;水军自东莱(今山东莱州)渡海,遭遇狂风恶浪,船只或被打翻,或被冲乱,损失巨大。正巧此时高元心生畏惧,遣使求和,杨坚不得不借坡下驴,就此罢兵。 然而谁也想不到,后来这事竟然也成了高颎的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