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侯,下官请辞。”
赵良嗣拱手说道。
“军中哭了些,光禄大夫可先回京,请辞一事本侯会上奏官家。”
童贯感觉赵良嗣挺醒目的,他的建议是不错,又不争功,先让他回京享福一个月就是。
……
大名府。
卢俊义双手架着双筒望远镜,确实没想到宗泽退兵之后,童贯竟然顶了上来。
且派出禁军小队,不断拆除周围农户房屋,抢夺木料打造攻城器械,失去房屋的百姓只能投奔外地亲眷,无处可去的便游荡向大名府。
渐渐竟然汇聚上万人。
城内商贾趁机抬高米价,吸干难民最后一点存钱。
人牙子横行。
粗布和棺材板都成了紧俏货物,也有农户兜售捶打软烂的黍米叶。
这招是童贯想出来的,思路不是坚壁清野,而是汴京搞拆迁。
每一次拆迁,对被选中的地块就是一场灾难,他看过有多惨。
官家心善,看不得穷人,自是无法进城,但大名府就不一样了,只要卢俊义拒绝难民入城,自己就乱起来了。
在制造出三万多难民之后,童贯在中军帐日日笙歌,从汴京运来的好酒好菜就没断过,十二个厨娘每天变着花样做靓汤好菜。
也是在难民越来越多,大家开始绝望之际,卢俊义邀请城中富户赈灾,还搞了个石碑,三天内捐献最多的刻在石碑上公示,同时录入大名府志。
富户们私下串联,只拿出不算多,也不算少的份额,大家都是一样的,便可全都刻在石碑上,一起进驻大名府志,流芳百世。
另一方面,卢俊义让时迁的队伍混在难民里,揪出了人牙子,连带牵扯了不少富户,闹出人命的直接抄家。
都不用武松和鲁智深出面,时迁就带人干了。
当然,也有人带着浮财连夜投奔童贯,还说了城防和那霹雳大炮之类的。
童贯让人把浮财留下,青壮去做辅兵,妙龄美女送去东京孝敬官家,老弱赶出军营。
一系列操作下来,童贯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些被赶出的老弱,没钱去东京,连一碗胡辣汤都吃不起,只能重新变成难民,回到大名府求安置。
“以粮代赈。”
卢俊义知道这些难民就是无底洞,有多少粮也不够,于是向武洪送信,武洪只回复四个字,卢俊义就公开提出难民可去工作,换取粮食。
一个青壮工作四个小时,可得小米两斤,或者小麦三斤。
干得多赚得多,熬成粥至少能让一家糊口。
病死饿死的寄存安息堂,统一出城火化,有钱的可自己买柴单独火化。
同时接纳青壮当兵,每天可领五斤小麦,三天额外发一斤黄豆,干满冬天还分田地。
“坐看他起高楼,坐看他楼倒塌。”
喝酒听曲儿之际,童贯时不时就提上一嘴,猫冬之余,人都胖了二十斤。
刘延庆没事就过来商议军情,顺便打打牙祭。
每每也总是大笑:“咱们可是整个大宋都在支援后勤,大名府不到十天就要大乱。”
可眼瞅着时间逐渐过去,大名府依旧稳定,偏偏从江南出力最大的西军,大规模染病,整个军营咳嗽声不止。
童贯终于有点坐不住了,疑惑道:“马扩还没有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