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十一年(45年),西域车师、鄯善、焉耆等十八个国家联合派遣太子入侍中国,恳请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以保护西域诸国。十八位太子声泪俱下,顿首痛哭,然而刘秀仍然认为中国内乱甫定,北方边境未宁,婉言拒绝。
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然而在西域问题上,不能不说在见识上要逊于汉武帝刘彻,西域对于抗击匈奴、斩断匈奴右臂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西域乃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一段,对东汉帝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况且西域在西汉时代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汉帝国的影响力与根基十分的牢固,而从这次十八国联合请求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更可以看出东汉政府在稳定西域政局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以后班超经营西域的伟大成就来看,完全可以在西域采取以夷制夷的战略,并不会对东汉帝国产生重大的消耗。
光武帝刘秀在西域事务上的消极态度很快便有负面作用了。建武二十二年(46年),在得知东汉政府无意设立西域都护之后,莎车王更加肆无忌惮,向东击破鄯善,击杀龟兹国王。鄯善王再次上书光武帝:&ldo;愿再次遣送太子入侍,恳请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如果西域都护不来,我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rdo;
光武帝的回复给鄯善王泼了一桶冷水,刘秀答道:&ldo;现在汉帝国的使者与军队都无法派遣,如果西域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任你们自择了。&rdo;光武帝这番话,无异将西域拱手让给了匈奴。收到回信后的鄯善王,从头到脚一片冰冷,只好投靠匈奴,不久之后,位于西域交通咽喉地带的车师国也被迫投降匈奴。
放弃西域是光武帝作为一个伟大军事统帅让人无法理解的一面,这个决策在当时背景下是对还是错,这个只能任人评说。二十七年后(73年),班超入西域,才重新书写了一段激动人心、光照青史的神话。
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王之一,他以不屈不挠的意志与非凡的才能,将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使大汉帝国的辉煌得以继续,他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了国家的强大,励精图治,使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无论武功还是文治的成就,在中国历代君王中,均是屈指可数。在四夷战争中,除了平定西南夷、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之外,光武一朝还平乱西羌、征伐交趾、平定南蛮,这些赫赫成就,与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以&ldo;马革裹尸&rdo;闻名于世的东汉名将马援。
【二、马革裹尸:马援在边疆的奋斗】
马援是一位充满个性与传奇的名将,其家族来头不小,他是战国时代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因为赵奢曾被封为&ldo;马服君&rdo;,所以后代便以&ldo;马&rdo;为姓。马援生于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马援年轻时代的史料甚少,只知道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之后三位兄长将他抚养成人。
长兄马况、次兄马余,三兄马员都很出色,在王莽时代时均担任过二千石的官职,反倒是马援表现平平。然而马援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志向高远,似乎他是为着某种使命而降临人世,这使得他的兄长们对他刮目相看。汉代与新莽时代,儒学十分兴盛,马援也曾学过一段时间的《诗》,但对于这种不能经世致用的学问,马援不感兴趣,怎么办呢?总不能总靠着兄长们过日子吧,马援一想,不如去边郡放牧,既可以了解边关形势,也可以交结英雄豪杰。马援下定决心后,便前去向长兄马况辞行。
马况听了之后,语重心长地对马援说:&ldo;汝大才,当晚成。现在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rdo;不想意外发生了,马援还没到边郡,马况就去世了。兄弟情深,马援回到家中,为兄长服丧一年,这一年时间,马援不离墓所。
服丧期满后,正好郡督邮这个职位有空缺,马援便当了督邮,督邮的职责除了督送文书外,有时也要督送犯人。有一回,马援督送一名囚犯到司命府,这名囚犯不知犯了什么重罪,反正马援对这名囚犯起了同情心,索性半路把这名囚犯给放跑了。这样一来,马援也不敢回到衙门了,只身逃到北地。
幸好王莽这个人好大喜功,时不时搞全国大赦,马援私自放走重囚的罪也被赦免了。马援留在北地,开始他的放牧生涯。马援是个放牧能手,没多长时间,他的牛、马、羊就数量就多起来,他为人慷慨好施,所以许多江湖人士就前去投靠他,成为他的门客,人数多达数百人。这人手一多,使马援的产业越来越大,他率门客们在陇汉一带游牧,开荒种地,几年下来,积累了一笔庞大的家产,牲畜数千头,积粮数万斛,粮食价格在宣帝时最低时,边郡每斛是八钱,在成帝时,最高达每斛四百钱,如果以每斛二十钱计,那么马援应该是一位百万富翁了。
但是马援并不满足于当一名大农场主,他有经济天下的宏伟抱负,他对门客们说:&ldo;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rdo;眼看着财富一天天地增多,他感慨道:&ldo;凡是殖货财产,贵在能施舍赈济他人,否则只不过一守财奴罢了。&rdo;于是散尽千金,将全部家产,馈赠给落魄的亲朋旧友,自己则只穿羊裘皮裤(这在当时是最粗陋的服装,蛮族人穿的,非现在加工过的名贵皮衣皮裤也)。
到了王莽统治的末期,兵灾四起,王莽也不得不招募天下豪杰,马援名声在外,被举荐为新成大尹(太守),这段时间马援做了些什么事,仍然史料乏载。不久后,王莽败亡,马援逃到凉州避难。这一年(23年),马援三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