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天才少女,15岁就考进了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学电影。
这所世界顶级的电影学院是美国三大电影学院之一,培养过最多的奥斯卡奖得主。
即将进入第四学年的她,正在准备自己的毕业作品。
虽然她在美国学电影,但毕业作品却想讲述中国人的故事。
由于夏逸十分感兴趣,两人便约好了本周一起参与她和创作团队的策划会。
他是想参与进去实操一把电影制片人的工作的,顺便也观察下温尔晞的实力。
毕竟像姑父那样的名导已经功成名就,做的项目只会是重投资的大制作,对演员阵容肯定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在他还没有足够资本力保姜斐然演女一之前,或许为她规划一条偏文艺小众的小成本电影路线,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像温尔晞这样的新人导演,就是最好的投资对象。
他们一般对艺术有着极致近乎苛刻的追求,而国际上几大电影节亦十分偏好这一类作品。
所以,虽然相识的原因令彼此颇为尴尬,但他与温尔晞还是成为了朋友。
或者说,商业伙伴。
策划会当天,恰逢姜斐然终极表演作品杀青。
她在《我是演员》里,最终进入了蒋一舟的战队,颇受喜欢。
夏逸偶尔会听到姑父与团队里的人提起她,言语间满是赞赏。
但姜斐然每每提起姑父的时候,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夏逸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平时姑父对她过于严苛,导致她产生了误解,以为自己不够好,不能做到令导演满意。
夏逸在姑父的剧组工作过,所以了解他工作时的状态。
以他的性格,会那样高标准严要求对待的演员,一定是他喜欢并寄予厚望的。
所以对于这一点,夏逸感到很欣慰。
策划会结束后,温尔晞搭了夏逸的顺风车。
可能是因为他接姜斐然的电话时,语气没有加以掩饰,加上在车里,谈话无法回避。
所以,十分聪慧的温尔晞很快就猜到了什么。
待他挂了电话后,她笑得狡黠又坦然:“原来你有个明星女朋友,难怪你会对电影圈感兴趣。”
夏逸知道她是从刚刚他与姜斐然的对话中,分析出了她的身份。
他无意否认,默然开车。
反正他的目的她早晚也会知道的,至于会不会合作,合作从来都是双向的选择。
不过,不可否认,她很聪明,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
“你是想帮你的女朋友量身打造个电影,最好能刷奖的那种,是吗?”温尔晞直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