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记载李贺七岁能辞章。
一个7岁能写诗就已经名动京城了,据说当时的皇甫湜、韩愈听闻表示不是很相信。
于是两人前来造访,想看看李贺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为了考验他直接出题要求李贺即景赋诗。
小小年纪的李贺面对文坛大咖韩愈一点也不怯场,
拿起笔就写下《高轩过》一诗。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先说两位大人来时多么气派,再盛赞他们的学识和地位,
最后说明自己的处境和抱负希望得到提携。
(虽然现在认定此诗是李贺二十岁时所作,但也你能够说明他年少就有诗才,名声远扬。)】
[咱们贺宝宝真的是太棒了,小小年纪就表现不凡。]
[7岁啊,就有如此表现,只能说普通人跟天才之间是有壁垒的。]
[想想我7岁的时候还在尿尿和泥巴玩呢,这鸿沟怎么跨得过去?]
[想开点就好,咱们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我15岁还在给娃娃编辫子玩呢。]
[咱们贺宝宝从小就志向高远啊,希望他一路遇贵人吧!]
[古人都这么精通人情世故的吗,就算是现在30岁的我做的没人家7岁的李贺好!]
[喊话李渊,快看看你们的宗室都凄惨成啥样了!~]
[喊李渊也没用,他那把骨头都化渣了,得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还有唐宪宗李纯才行。]
[我天啊,李贺宝宝那短暂的生命里居然换了3位皇帝?]
[大唐的皇帝都这么短命的吗?]
……
……
被天幕点名的韩愈跟皇甫湜大为震惊,没想到他们之前去造访李贺的事都被天幕知道了。
这算是沾了李贺那小子的光,在天下扬名了?
普通大众在弹幕里面找到了组织跟优越感:
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的,后世人也是平庸的居多啊!~
这所谓的人情世故不是人的基本素养吗,难道你们后世人都没有人际往来吗?
咱们的后世人难道是光吃饭不长脑子吗,看看他们干的啥?
李唐皇室的人就比较担忧了:
这短命的李贺都能历经三位皇帝,可见中晚期大唐的帝位迭代有多频繁了。
这样的大唐还是那个盛世大唐吗?
唐太宗满脸愁容,自家后世子孙怎就这般不争气啊!
唐高祖李渊看到人家说他骨头都成渣了气得不行:
后世小儿你们怎么说话呢,家里大人没教过吗?
什么语言的艺术,人情世故你们是压根都不懂啊,难怪一个个自愧不如,看来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为什么李贺这么重视他人的提携呢?
因为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还算不上完善,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举考试中获捷必须遍诣名公贵人,得到他们的引荐,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
直白一点就是光明正大地走后门。
比如王维得了玉真公主的引荐才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