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生中,可有什么出彩的?”郑县令有气无力地问。
阅卷官梁大人谄媚道:
“最出彩者,当属栗山关氏关泓一关少爷呀。下官见关少爷气质斐然,文采翩翩,大有文曲星下凡之事,今番定能……”
“行了行了!”郑县令焦躁地打断他的话。
本来就烦了,还说这些。
关泓一什么水平,他能不知道吗,贸然送到知府跟前,就是自取其辱。
知府指不定雷霆震怒,把他和关泓一各人打十大板呢。
这群下官,别的不行,光会推他入火坑。
真是一点人事都不干。
县令的亲侄子都不行,各位阅卷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低下了头。
郑县令:……
烦死了!
从日出到西斜,官老爷们坐得,屁股都疼了。
郑县令也从一开始的坐立不安,到自暴自弃,最后心灰意冷。
卷子收上来时,他都不想看了。
“你们先看吧。”他萎靡地摆摆手。
“觉得哪些好的,再一并提交给本官终裁。”
这样做倒不违规,往年也是如此操作。
否则考生多时,百多份卷子,县令一一看过去,要看到几时?
自然是下头的阅卷官先审,优中选优,再由县令最终决定。
“是,大人。”
几位阅卷官齐齐应道。
其中,梁大人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阅卷紧张有序地开始了。
说是科举公正,众生平等。
但阅卷官都是在官场上混的,谁还没点为官之道呢?
就比如,由于成阳县是小地方,县试不设誊录。
大家不约而同地,先研究过本县名人大族考生的字迹,评分时加以优待。
旁的且不论,至少,关少爷的得过吧。
县令大人要不要往上呈是他的事,但他们做下官的,不能落了上峰的面子。
比之其他考官,梁大人又另怀着一份小心思,故而更加卖力地辨认字迹,阅卷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