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雪白血红电视剧演员表 > 第128章(第1页)

第128章(第1页)

蒋介石是把卫立煌做为一张王牌打到东北来的。

卫立煌的方针是:&ldo;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线。(41)&rdo;卫立煌刻意经营,准备大干一番。

首先是网罗旧部。他把原14军旧属陈铁和彭杰如找来,分别委为&ldo;剿总&rdo;副总司令和副参谋长。主动上门的,都予安排。对于有旧属关系的现职将领,则另眼相看。他能到东北来的一个原因,就因为这里大都是远征军的人,用着方便,他常说:大家都老朋友,我们共同努力。

蒋介石视浙江人为心腹知音,于是就有人考证自己祖籍不仅是浙江,而且是奉化。阎锡山那方天地更痛快:&ldo;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rdo;卫立煌则是:&ldo;夜间出门不用问,合肥话当口令。&rdo;14集团军特务团清一色是合肥子弟,团长是个本家侄子,不光是一家将帅一家兵,长官部那麽多安徽官员,连保姆都是合肥女人。

应该说,这一切都是符合中国传统的。而做为&ldo;嫡系中的杂牌&rdo;,卫立煌也是能容人,善于团结不同系统的人。他到东北後,对杜聿明和陈诚的班底,一概留用。对张作相、万福麟、马占山等原东北军将领,陈诚视之为无物,他则侍之以礼,在这点上,职业军人卫立煌比陈诚更具政治家风度。

然而,卫立煌再有风度,黑土地这方天已是谁也无力再补了。

然後是大力争取美援,卫立煌任远征军司令时,常与美军将领打交道,颇得好感。战後作为马歇尔的客人,到美国考察访问几个月,又结交一些军界朋友。4月以後,各种装备源源而来,让林彪多发一笔美国财。

那次卫立煌参观完抗大,又去二十里铺看望平型关战斗中受伤的林彪。卫立煌想给林彪送点礼,没准备,临时凑600元觉得拿不出手,挺遗憾。这回补上了。

接著就是补充兵员,整训部队,构筑和加固防御工事。并亲到锦州、本溪、抚顺视察,大力督促各部抢购粮食。

都是为了一个&ldo;守&rdo;字。

卫立煌到东北是有条件的。一是蒋介石把党政大权全交给他。二是被陈诚丢掉的10万部队近四个军,要全部补齐。三是蒋介石同意由关内增派部队,充实兵员和补充装备。

从卫立煌的条件和蒋介石的允诺看,他们都想保全东北,蒋介石很快就变卦了。一是新立屯、辽阳、鞍山告急,再三电令卫立煌派兵解围,卫立煌无动於衷。二是全国战场越来越吃紧,根本不可能向关外大量增兵。而不向关外增兵,保全东北是不可能的。东北不保,华北难保。但东北迟早不保,与其被吃掉,还不如跑掉。而且这些部队都是精锐,有五大主力中的两个。就像林彪舍不得丢掉那些重装备一样,他是时刻都惦记看这点金贵家底的。

&ldo;以不变应万变&rdo;‐‐卫立煌既应共产党的万变,也应蒋介石的万变。

卫立煌认为:&ldo;共军目前采用的战法是围城打援,我们绝不能轻举妄动,上其圈套,只有积蓄力量、固守沈阳,以侍时局变化。&rdo;(42)时局怎样变化呢?&ldo;美国人是坚决反苏反共的,沈阳系东北重镇,有战略价值,决不会坐视不理。现在东北问题,苏美等国利之所在,势在必争。第三次世界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rdo;(43)不知道卫立煌访美时,美国人给他灌了些甚麽洋汤。反正在希望、并把希望寄托在&ldo;美苏必战&rdo;,并且是&ldo;美国必胜&rdo;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上。卫立煌与蒋介石如出一辙。

卫立煌认为沈阳可以长期固守。一是各将领都赞同他的主张。二是工事坚固,有足够的守备力量。三是共军攻坚死伤必大,容易挫伤士气。共军在四平吃过大亏,信心不足。

当年卫立煌看望林彪,某种意义上只是长官对一位负伤部将的礼节性慰问。10年後,当年名义上的部将,成了黑土地上平起平坐的对手。他一定下功夫研究了杜聿明和陈诚的教训。他按兵不动,怕林彪打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客观上,他走的却是一着死棋。

9月24日,蒋介石召卫立煌去南京,迫令出辽西增援锦州,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沈阳监督执行。卫立煌与顾祝同争吵,甚至赌咒发誓:&ldo;出了辽西一定会全军覆没,你不信我同你画个&lso;十&rso;字(从前老百姓画押,不是签名,而是画一个&rdo;十&rdo;字)。&rdo;(44)果然不出所料,果真就能证明这种预言的完全正确吗?

克劳塞维茨说:&ldo;具有积极目的的企图引起歼灭性行动,具有消极目的的企图等待歼灭性行动。&rdo;

开头,彼此都怯手的。但毛泽东很快就促使林彪下定决心,积极果断地动作起来。而&ldo;以不变应万变&rdo;的卫立煌,&ldo;变&rdo;起来始终是消极被动的,等于为当年的115师师长创造建功立业的战机。

而在顶撞总统和手执尚方宝剑的总统特使上,卫立煌可比发走电报又要追回来的林彪痛快多了。

卫立煌也真是条汉子。

9月7日15时,&ldo;东总&rdo;在给&ldo;中央军委&rdo;的电报&rdo;中说:

继社会部关系获悉:

(甲)八月初卫匪在京,开於东北局势有如下检讨及决定:

(一)判断我军将於10月发动攻势,重点为锦州,对沈则采取围困办法。

(二)不放弃打通沈、锦线企图,但不轻举妄动,须应付我十月攻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