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融占领寿阳后,又派部将梁成带领5万人马攻下洛涧,切断胡彬水军的后路。晋军被围困,粮草将尽,处境十分危急,胡彬派士兵偷偷去给谢石送信。送信的士兵在偷越秦军阵地时,被秦军抓住了。这封告急信落到苻融手里,苻融立刻派人去向苻坚报告。
第26节:历史上的那些事儿(26)
苻坚听到这消息,高兴极了。他把大军留在项城,亲自率领8000名骑兵赶到寿阳。他跟苻融商量后,决定派一个使者到晋军营地劝降。
这个使者叫朱序,他原来是晋军将领,前秦攻打襄阳时,他拼死抵抗,后来被俘虏。苻坚佩服他的勇气,就收用了他。朱序虽在秦国当尚书,但心里还是向着晋朝。
朱序来到晋军大营,见到谢石、谢玄如同见到亲人一般高兴,他为晋军出主意道:&ldo;这次苻坚发动了百万大军攻打晋国,如果秦军全部到达,很难抵抗。现在趁他们人马还没到齐的时候,赶快发起进攻,先声夺人,把他们的锐气打下去,这样就可以击溃秦军了。&rdo;
经过再三考虑,谢石、谢玄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他们派北府军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他们个个勇猛顽强,杀得秦军落荒而逃。之后,刘牢之带领人马直奔硖石,援救胡彬的水军。谢石和谢玄水陆并进,一直到淝水东岸,把兵马驻扎在八公山边,与对岸驻扎在寿阳的秦军相对峙。
苻坚接到洛涧失守的消息,正闷闷不乐,又听说晋军到了对岸,他开始沉不住气了。他要苻融陪着登上寿阳城头瞭望,只见对岸晋军营帐密密麻麻,人马往来,尘埃腾起,不知有多少晋军。他有些害怕了,对苻融说:&ldo;晋军确实强大,怎么能说他们弱呢?&rdo;
苻坚不敢轻举妄动,只命令秦兵严密防守。
两军对峙良久。谢玄派人给苻坚送去一封信,说:&ldo;你们的大军深入晋国阵地,现在却在淝水边摆下阵势,按兵不动,这样像在打仗吗?不如你稍稍把阵地向后撤一点,让我们渡过淝水,双方好好较量一下,一决胜负。&rdo;
苻坚看完信后,决定先命令军队后退,静观晋军过河,等到晋军渡至一半时,来个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
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退。谁知秦军越退越快,纷纷向后逃跑。这时朱序趁机在队伍中大喊:&ldo;秦军败了!秦军败了!&rdo;军队顿时一片混乱,苻融想阻挡退兵,可是却被卷入滔滔的人流中。
秦兵拼命溃逃,互相踩踏、挤压,死伤者无数。晋军乘胜追击,更令秦兵胆寒。后来他们听到风声和野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军追来,吓得不敢停下来,成语&ldo;风声鹤唳&rdo;就是这样来的。
淝水之战后,北方又陷入战乱之中,少数民族贵族乘机纷纷建立许多割据政权,并互相混战。东晋王朝则满足于偏安的局面,不思进取,逐渐衰落。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民族的阶级矛盾升为主要矛盾。各地起义频繁,北方边镇一带反抗逃亡频繁。北魏统治集团与汉族地方豪强的矛盾、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封建中央集权与旧部落显贵的矛盾也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深入的改革。孝文帝就承担并且实施了这样的改革。
公元471年,4岁的拓跋宏受禅即位,就是魏孝文帝。太皇太后冯氏临朝听政,掌握着政权,历史上称她为&ldo;文明太后&rdo;。
冯太后病死,魏孝文帝亲自执掌朝政大权,经过慎重考虑,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洛阳是当时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离鲜卑族的祖居地远,生活方式也不相同。孝文帝知道直接提出迁都,肯定会遭到鲜卑贵族和守旧派的反对,所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提出要出兵南伐。
公元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100多万大军南下。到达洛阳后,天就开始下起雨来,道路泥泞不堪,孝文帝故意下令队伍继续前进。
文武大臣们纷纷劝阻道:&ldo;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要说行军打仗,连走路都很困难,陛下还是下令停止前进吧!&rdo;
孝文帝乘机说:&ldo;我们这次南征,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不是要被人耻笑?如果不同意南下攻齐,就迁都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意见吗?&rdo;
大家见孝文帝突然提出迁都,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但又不愿意南下攻齐。这时南安王拓跋桢赶忙说:&ldo;只要陛下停止南进,那么我们就同意迁都洛阳。&rdo;
第27节:历史上的那些事儿(27)
孝文帝下令停止南下,全军高呼万岁。就这样,迁都洛阳的事便决定下来。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马上开始着手改革鲜卑的旧风俗。他下令官员和百姓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禁止说鲜卑语,朝廷命官不说汉语的,就要降职或撤职。孝文帝还下令将鲜卑复姓改为音近的汉姓,皇族原来姓拓跋,改为姓元,贵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共计一百十八个姓改取汉姓。皇族元氏等级最高,鲜卑八个大姓与北方汉人世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鼓励鲜卑人和汉人的贵族按门第互通婚姻。
孝文帝的这些改革,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改革初期,顽固守旧的鲜卑贵族强烈抵制和反对。他们煽动太子元恂发动叛乱。元恂趁孝文帝去嵩山出游的机会,偷偷逃回平城,依靠平城的守旧势力搞分裂。孝文帝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将元恂抓捕,并废太子为平民。有些大臣替元恂求情。孝文帝回答说:&ldo;古语说&lso;大义灭亲&rso;。我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决不徇私情。&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