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阳光雨露并不多,大凡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就可以了。哪怕仍然要承受
官吏与大户的盘剥欺压,只要不是过分凶狠地无法忍受,他们就会对万岁爷充满感激之情。
假如万岁爷竟然还会为他们撑腰做主,从而减轻了这种欺压,那简直就是圣人的世道,俨
然就是盛世了。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九回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邹吉甫是给大户人家守坟的佃户农民,有一次招待主人家公子喝酒,由乡下的水酒,
引出了一大段话来。
邹吉甫道:&ldo;而今人情薄了,这米做出来的酒都是薄的。我听我老爹说,当年,在洪武
爷手里过日子,各样都好;二斗米做酒,足足做出二十斤。后来,永乐爷掌了江山,不知
怎的,样样都变了,二斗米只做得出十五六斤酒来。我是扣准了米和水的分量,酿出的酒
却还是这般寡淡无味。&rdo;
酒喝到后来,他心有不甘:&ldo;不瞒老爷说,我是老了,不中用了,怎得天可怜见,让孩
子们再过几年洪武爷的日子就好了。&rdo;
最后,他感慨万千:&ldo;听人家说,洪武爷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样好的,就为出了
个永乐爷就弄坏了‐‐‐&rdo;
由此,我们知道,这个阶层的追求大抵如斯。
因此,在帝国的政治博弈中,他们虽然人数众多,却恰如中国象棋里那些没有过河的
卒子,数量最多,基本处于时常被忽略不计的地位上。他们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在接近残
局的时刻。届时,这些拱过了河的卒子,没有任何退路地横冲直撞,虽然锋芒所向,甚至
可以把老将逼宫至死。但其最大的功能,时常是为别人扫清道路,制造条件,譬如丢卒保
车之类。他们自己则绝少机会,能够如朱元璋那般取而代之。
从过河卒子,到坐进深宫宝座,朱元璋深知世事如棋。他太了解卒子们的功能、品性、
追求和利益所在了。他会满足他们。同时,也要将他们钉死在那里,永远不给他们拱过河
去的机会。
从上述事例中,或许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搞定这个阶层的理想与努力,大致
上应该算是成功了。(十)
十一、如果说朱元璋对农民的所有作为中,有感情的成分在,那么在搞定富户与帝国官吏
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深刻的戒备、憎恶与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