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所走的重大险棋就发生在此时。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363年,即元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到三月间。朱元璋不顾他最重要谋
臣刘伯温的极力反对,决定亲自率重兵救援安丰。他的理由是,失去安丰,南京就失去了
屏障,救援安丰就等于保卫南京。而且,在朱元璋的部队里,人们还普遍将小明王韩林儿
看作自己的教主与君上。刘伯温反对的理由则是,从政治上考虑,没有理由去救那个有名
无实的&ldo;大宋&rdo;皇帝韩林儿,救他出来,反而平白给自己找来了个婆婆,今后很难处置;从
军事上考虑,假如此时陈友谅乘虚而入,则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全军将立即陷入极其凶险
的境地,实有不可测之祸。
朱元璋不听,执意率大军出发了。当时的情形,至少对于刘伯温来说,显得相当悲壮
且令人绝望。
谁知,与朱元璋走出的险棋相比较,此时的陈友谅却走出了一步愚蠢得无以复加的、
真正的臭棋。从而,错过了吝啬的上帝每次只给人仅有的一个机会。从此,对于他来说,
一切都无从谈起了。(五)
六、朱元璋和他的对手们进行的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式政治博弈。博弈的规则是:不择手段。
博弈的结果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当此时,陈友谅已经基本完成了近乎于孤注一掷的战争准备‐‐‐征集了达60万之众
的庞大兵力,制造了至少一千艘以上的庞大战舰,筹集了充足的粮草军需。这时,假如他
乘南京只有老弱病残守备的形势,出鄱阳湖口,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抵石头城的话,那么,
朱元璋所率领的部队,将会没有任何选择,立即陷入前有强敌、后路又被更强大的敌人截
断、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境地。
过去,陈友谅曾经试图联合张士诚按此方略夹击朱元璋,却由于张士诚拖泥带水,犹
犹豫豫,表面老奸巨猾,实则目光短浅而夭折。张士诚的心理,很有可能和我们今天在中
国商场上,经常在那些聪明的人们那儿看到的一样,如果竞争对手主动提出联合起来做一
件事,如果做这件事对自己有好处,但是对竞争对手也有好处的话,那就宁愿自己不要这
个好处,也不能让对方得到好处。于是,我们时常能够看到的一个结果就是‐‐‐双方共
同的竞争对手‐‐‐可能是国内的,也可能是外国的‐‐‐发展起来,再回过头来将他们
各个击破。张士诚可能就是这么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