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有没有收藏价值? > 第15章(第2页)

第15章(第2页)

洪武十八年的&ldo;郭桓案&rdo;,洪武十九年的&ldo;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rdo;,大约可以归入这一类。朱

元璋习惯上将此类获罪者称之为&ldo;不肖无福之徒&rdo;。

另一类则主要针对可能威胁他的皇位,或者可能威胁到他的继承人皇位的那些开国功

臣们。这一类基本上属于政治谋杀。包括从洪武十三年一直绵延到洪武二十六年的&ldo;胡蓝党

案&rdo;和洪武二十三年的&ldo;罪妄言者&rdo;。朱元璋将此类人称之为&ldo;奸党&rdo;。

在针对第一类目标的战场上,朱元璋的胜利短暂而暧昧。

在打击这些所谓&ldo;不肖无福之徒&rdo;时,朱元璋显得随心所欲,但却有一个相当引人注目

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扩大打击面,最好将那些豪门富户们攀扯进来,同时,不惜采用最

为严酷的手段。

&ldo;空印案&rdo;,几乎是当时人人皆知的冤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其缘起,

用今天的语言描述相当简单。大意可以表述为:户部,即帝国最高财政机关,在每年审核

各地例行财政报表时,要求严格,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多少位数字,稍有不合,立即作

废重报。于是,各地进京申报报表的财务人员为了少跑冤枉路,就在进京时,携带了盖好

本地公章的空白报表,以便与中央机关核对过数字后,或者在遭受到刁难时,就地重填。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当时没有电子邮件和特快专递等,最远的省份来回一趟需要几个

月时间,且不算时间、精力、花费等等,个中情形,相当苦恼。按理说,用这种报表是造

不出有价证券来的,人们也很难靠这里的数字徇私舞弊。因此,此种做法已经普遍应用,

为各方所默认接受。谁知,朱元璋偶然知道了这个情形后,认定自己发现了一个官员相互

勾结、舞弊欺诈的泼天大案。于是,这位缺少财务知识的皇帝立即发雷霆之怒,下令将全

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印官,即一把手全部处死,副手以下官员打一百棍,充军边疆。

当时,全国有13个布政使司,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141个府,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

192个州,相当于今天的小地级市和大县级市;1013个县。这1300多个官员,不论良莠好

坏,全部被杀掉。而且,是在有人已经向朱元璋解释清楚了个中缘由的情况下,被杀掉的。

&ldo;郭桓案&rdo;则号称是洪武朝最大的贪污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这位郭

桓时任户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全国最高财政经济部门二把手。据说,在这个官员勾结舞

弊的大贪污案件中,被贪污了的财物总计可以折合精米2400多万石。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