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日本清楚,无论怎样,自己同唐帝国是必然有生死一战的,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对付苏联是唐帝国的长远目标,但是在苏联之前,唐帝国完全有可能先对付帝国,或者说是必须先对付帝国。基于这样的认识,广田内阁更加快了扩军备战的步伐,以东条英机和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军部统治逐渐建立起来,日本将全部的国力投入了军队建设,率先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军事化进程。
可以说,联合公报一出,整个世界为之疯狂,本已混乱不堪的世界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混乱之中。
第八十章回国之夜
1936年,3月2日晚,柏林。
为了欢送刘仁俊一行,德国方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送酒会。希特勒并没有出面,因为是军事代表团的缘故,主要是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高级将领们去这里欢送。
整个酒会的气氛也是非常欢快,因为刘仁俊等年轻军官的缘故,德国的年轻军官们也放得很开,大家开怀畅饮。刘仁俊虽然不胜酒力,但是也喝了不少。在德国的这几天,刘仁俊结识了一批将来大放异彩的军官如邓尼茨、古德里安等人。
&ldo;副总长阁下,我对您在朝鲜所取得的战绩表示钦佩,要知道,您只有一个师的部队,但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就从鸭绿江畔打到了釜山港,真是太了不起了。&rdo;古德里安说得很实在,&ldo;您的装甲战术我是早有耳闻的,早在1930年,您的论文《闪电战》、《大纵深、宽正面》就在贵国的国防大学很行销啊。&rdo;
&ldo;过奖了,我在朝鲜所取得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成绩。&rdo;刘仁俊意味深长的说,&ldo;还有很多&lso;朝鲜&rso;放在我们的面前呢。怎么,将军阁下对我的论述也知道。&rdo;
&ldo;呵呵,我的一个朋友当时就在那里做留学交换生,将论文的一些精彩论述告诉了我,在我看来,您在朝鲜所进行的战争就是在时间自己的理论吧?&rdo;古德里安笑笑,&ldo;这一点我们是有共同语言的,过去我们也很不重视装甲部队,但是元首任命我担任装甲兵总监,现在我是可以放开手干了。&rdo;
&ldo;恭喜你啊,作为一名陆军将领,我认我再没有什么比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指挥官更过瘾的职务了。&rdo;刘仁俊与古德里安碰了一杯,&ldo;陆军前进的方向肯定是机械化和集团化,而装甲兵就是这一些的最终整合力量,对于这一点,我丝毫不会怀疑,至少在本世纪内我相信陆军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这样的。&rdo;
&ldo;我完全赞成,面对日军在朝鲜的重重防线以及大量的要塞工事,您和您率领的钢铁军队,呵呵是真正的钢铁啊,可以说势如破竹,总是冲在最前面。&rdo;古德里安感叹道,&ldo;这对于我颇有启发啊,您是清楚的,对于我们德国来讲,欧洲大陆上的敌人是不少的。我可以坦率的说,我们非常赞赏您的战法,并且坚定的认为这才是我们可敌制胜的最佳捷径。&rdo;
&ldo;将军阁下,您是说&lso;你们&rso;,是吗?&rdo;刘仁俊问道。
&ldo;哈哈,是的,像隆德施泰特、勒布、曼施坦因、博克等等军队中的支柱性人物对您都是赞不绝口啊。&rdo;古德里安很老实,都说了。
&ldo;呵呵,我可是受宠若惊啊。&rdo;刘仁俊笑道,&ldo;你们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对于欧洲大陆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合大规模的装甲作战,特别是针对有的国家……&rdo;刘仁俊诡异一笑。
&ldo;对对,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德军在这方面缺少经验,坦克装备方面也很欠缺,所以希望贵国在今年的第一批武器出口中以坦克装甲武器为主,同时能否派遣一批教员和技术人员来德国。&rdo;古德里安说道。
按照德国和唐帝国签署的条约文件,唐帝国在条约期间要向德国提供一些新式武器,其中就包括坦克,只是古德里安希望把时间尽量提前,这样也是完全符合协议的。
&ldo;嗯,这个好办,既然我们都签署了条约文件,那么就照章办事。&rdo;刘仁俊说到,&ldo;你们可以派一个工作组到帝国来,具体商谈引进的细节,同时选派一批技术人员过来。&rdo;
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刘仁俊也没有感到什么意外,按照协议提供一批先进的武器(当然是有所保留的),包括培训工作和维修等等。
&ldo;哦,你们聊得很投机嘛。&rdo;邓尼茨走了过来,&ldo;副总长阁下,祝您旅途愉快。&rdo;
&ldo;呵呵,谢谢您,将军阁下。&rdo;刘仁俊举杯一碰,&ldo;也祝您的目标早日实现啊,当然我们是很乐意提供一些帮助的。&rdo;
邓尼茨当然明白刘仁俊说得是什么,那是在前一段时间,邓尼茨与刘仁俊有过一次长谈,刘仁俊在谈话中提到了大量运用潜艇部队,组件类似于群狼进攻时的&ldo;狼群&rdo;潜艇部队,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切断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援助海上路线。在这个计划中,邓尼茨认为要拥有大约120艘潜艇才可以组成10‐12个狼群,保证封锁计划。刘仁俊则明确表示,至少保持海上拥有360艘左右的潜艇,有这样的基础用于组建狼群30个左右,就可以完全封锁住北大西洋航线,包括对苏联、英国、法国沿海地区的封锁。这时邓尼茨将希望寄托在了潜艇身上,希望这种兵器可以弥补德国海军大型主力舰只不足的缺陷。听了刘仁俊的话,他更是坚定了这一决心,同时刘仁俊也同意向德国提供潜艇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