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中东战争全史田上四郎豆瓣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1967年至1973年。1948年至1949年的巴勒斯坦战争和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是在英法对美苏的战略结构中进行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使中东地区的霸权由原来在英法手中而转至美苏手里。六天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背后潜藏着美苏争夺霸权的性质。下面回顾一下中东战略结构形成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早有南进企图的斯拉夫民族染指中东和欧美加强防务体制(1945‐‐1949年)

1945年,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后,苏联已经计划要在

1945年6月至1947年初对中东进行一次大的突破&ldo;作战&rdo;。由此,美苏开始了一场特殊形式的&ldo;战争&rdo;。对这场&ldo;战争&rdo;感觉迟钝的美国在大战结束一年半之后才发现苏联的企图,于是在1947年3月12日发表了&ldo;杜鲁门主义&rdo;声明,宣布奉行对苏封锁战略。勿庸置言,构成&ldo;杜鲁门主义&rdo;的理论基础是当时首席苏联外交问题专家乔治&iddot;凯南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克里姆林宫政策的特点是变化不定,到处钻空子,乘虚而入,企图填补权力真空,有鉴于此,对苏联必须进行&ldo;长期的、有耐性的、毫不动摇的无隙可乘的封锁&rdo;。美国当时应该首先对付的是出现于东地中海的危机。

美国对土耳其和伊朗的政策取得了暂时的成功。1946年秋,苏联施加压力的重点集中到希腊。如果希腊崩溃,那么土耳其和伊朗的垮台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总统采取了封锁苏联的第一项新政策。他说:&ldo;在这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如果不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它所产生的影响将不限于东方,也将波及西方,我们应当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rdo;在1946年至1948年期间,美国向希腊提供了5.25亿美元的经援和2亿美元的军援。根据1949年至1952年的&ldo;马歇尔计划&rdo;提供了经济援助,实施了柏林空运,进而在1949年4月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正面的对苏封锁大体上完成。

1947年11月,在美苏这种冷战形势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案。翌年,即1948年5月15日,犹太人宣告一个犹太人日夜盼望的独立的国家建立了。以色列独立宣言发表11分钟后,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国。苏联是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对以色列这个新生国家,当时美苏的利益是一致的。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停火期间,以色列从捷克共产党政权(1947年2月刚刚诞生)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轻武器、火炮和弹药,就是一个佐证。甚至还组织了从布拉格到雷霍沃特的定期空运。飞机是从美国和英国秘密购进的。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美苏共处外交明显地表现出来,它削弱了英法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

以色列在战争的善后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从1952年至1953年期间开始,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向国际上寻求遏制保障。正巧,1953年英军总参谋长约翰&iddot;斯莱塞空军元帅正式使用了&ldo;遏制&rdo;这一概念。翌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在&ldo;大规模报复理论&rdo;中引用了遏制概念。当时以色列甚至试图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或准成员国,提出了与欧洲防务共同体进行合作和加入英联邦的要求。但是,以色列的努力都失败了。其原因很多,借用西蒙&iddot;佩雷斯[1

以色列军事评论家,曾任以色列国防部长。‐‐译者注]的话说,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怕惹怒阿拉伯人。当时,欧美各国政府还正在忙于朝鲜战争的善后工作,组建东南亚条约组织(1954年9月),与伊拉克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4年),缔结巴格达条约(1955年)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世界性的封锁苏联体制。

二、第二阶段: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重进中东和苏伊士运河战争(1955-1958年)

美国于1954年1月改为大规模报复战略,翌年(1955年)与英国、土耳其、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签订巴格达条约,把北约的范围从土耳其延伸到印度。这个沿苏联三千英里边境展开的同盟遭到苏联强烈的反对。苏联于1946年被迫从伊朗撤退后,并未放弃对该地区的野心。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同一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外长于1955年4月发表谈话说:&ldo;中东是苏联的近邻,苏联对该地区所发生的事情不能不表示关注。&rdo;1955年9月,苏联通过捷克向埃及提供武器。这是苏联第一次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武器。1956年以及1958年,又先后向叙利亚、也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印度尼西亚提供武器。苏联向埃及提供武器的戏剧性变化,是把纳赛尔当作当代的撒拉丁[2撒拉丁(1138-1193)埃及的苏丹(1174-1193)。艾犹比特朝的创建者。征服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大部。1187年占领耶路撒冷。欧洲为此震惊,举行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但被撒拉丁击败。‐‐译者注,松鼠妖注:撒拉丁素库尔德人的说。]使他与欧美对立,进而成为一个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推崇者,与此同时,将自己扮成阿拉伯人的最大盟友。这个莫斯科‐‐开罗轴心不仅使以色列,而且也使美国和英国大吃一惊,他们深深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苏联和埃及控制中东,欧美各国的石油供应将被切断,北约将陷于被包围之中,苏联不费一枪一弹,欧洲就得实行中立。

这种局势,只要有个导火索就足以引燃熊熊战火。1956年7月

19日,美国通告中止提供阿斯旺水坝建设的援助资金,这就成了导火索。遭受这个通告打击的埃及,于数日后的7月26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用其收入充作建设水坝的费用。纳赛尔总统这项声明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光辉顶点。10月29日至11月6日,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埃及在军事上吃了败仗,但是苏联的大规模的军事、经济援助缓和了这种军事上的败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