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中东战争全史田上四郎豆瓣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以色列所以会在六天战争中取胜,历史地看,是它的国防军20年建设的总成果;从军事上看,归功于它的军队的作战能力的优越,具体地说可归纳为三点:1.实施了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2.初期即获得了制空权;3.主动地运用装甲部队。这三个原因多有赖于它的军队的高度的作战效率和军事首脑机关的统率能力。以军指挥官灵活、主动,进攻精神旺盛。这些特点是从连长到总参谋长各级指挥官所共有的。特别是高级指挥官,与阿拉伯国家的相比,无论是制定计划能力还是应付不测事态的快速反应能力,都要高出一筹。而且武器的改进和综合运用能力也很强。总参谋部统一了以陆军为主导的陆、海、空三军,成为联合作战的基础。而阿方特别是叙利亚军队之所以失败,可举出统帅部缺乏统率能力,部队训练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作战原则等原因。

二、对战后军事的影响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国防上一直存在的弱点是受到北部的戈兰高地、东部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南部的西奈半岛、加沙地区的威胁。通过六天战争,以色列新占领了这些地区共8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它原来的领士20,622平方公里的四倍。在这次战争之前,戈兰高地的火炮不断地轰击约旦河谷;卡勒基利亚的约旦炮兵甚至将地中海都收在射程之内,完全控制了以色列这个只有11英里宽的狭窄的&ldo;颈部&rdo;;埃及空军从阿里什机场起飞,用不了6分钟就可以轰炸特拉维夫,以色列民族2,000年来梦寐以求的耶路撒冷为约旦所分割。在1948年的巴勒斯坦战争中,以色列人谁都体验到了边界的这种情况所造成的不利,因此对国防上的弱点就特别地敏感。

现在,以色列开始面临新的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保卫六天战争的140个小时战斗所得到的四倍领土,制定什么样的占领政策。如果说巴勒斯坦战争及其后来发生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属于&ldo;创业之难&rdo;,那末六天战争后的问题则具有可以说是&ldo;守成之难&rdo;的性质。国际舆论不必去说,这已由1967年11月22日的联合国242号决议‐‐决定以色列从占领地区撤退的决议所代表;事态还严重到阿拉伯一方已下定不收回领土誓不罢休的决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力量日盆壮大,苏联和捷克等六国宣布同以色列断交。在国际上,舆论是严峻的,警告以色列不要重蹈苏伊士运河战争时不得不从西奈半岛撤退的复辙;在国内,人民的意识向追求舒适的方向变化,68年经济有了好转,国内掀起了一股旅游风。在这种情况下,&ldo;守成难&rdo;的问题产生了。而这种内外条件下产生的&ldo;守成难&rdo;又作用于国防战略,昔日的攻势战略被防势战略所取代。以色列要保住占领的地区,而阿拉伯国家企图夺回被占领的地区,双方互不相让,尖锐对立,这又成为中东战争再次爆发的‐‐大原因。当然不可忽视美苏争霸中东的背景‐‐这个缓和政策掩饰下的世界战略的存在。

三、阿拉伯国家的败北和战后汲取的教训

反过来看,阿拉伯国家为什么会在六天战争中打了败仗呢?由于这个问题影响着第四次中东战争,所以是很值得研究一番的。对于阿方的失败原因,现在人们正在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战略上看,主要是阿方过高地估计了它的军队,执行了&ldo;允许以色列首先进攻尔后自己转入反攻&rdo;的后发制人的战略,军队士气不高,训练不足。更重要的是对战争缺乏准备,据说直到开战前夕还没想到打仗。纳赛尔总统在开战前两个星期的1967年5月22日视察了西奈半岛的基地吉夫加法,宣布封锁蒂朗海峡。这个重大的决定,&ldo;是苏联基于其中东扩张政策,进行唆使和煽动的结果&rdo;。用乔恩&iddot;金奇[1

美国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同戴维&iddot;金奇合著《命运的冲突:阿拉伯人同犹太人的战争与以色列国的成立》等书。‐译者]的话说,六天战争的失败,原因不单在阿拉伯国家,还在于克里姆林宫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他们对埃及、以色列以及美国的政策全都判断错了。苏联人的一个重大的错误是他们判断无论在战争能力上还是国内情况上以色列都不可能决定开战。这个痛苦的教训促使他们对埃及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援助,到6月5日事件五周年纪念日时,他们对埃及的援助总额据说已达80亿美元。

关于军事上的直接败因,也有人将六天战争的失败归结为是苏联的作战原则、战术教程以及装备本身不好,利奥&iddot;海曼就曾在1968年

11月的《军事评论》上表示过这种观点。但是,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证明,不用说作战原则和战术,就连武器也都应该与本国的居民、地形、气候、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潜力相适应。

埃军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以后摈弃了德国式作战方法转而采取苏联式作战方法。在西奈半岛垮掉的2个装甲师和5个坦克旅,大自坦克小至鞋带等,全都是照搬苏联编制装备表上的一套。这样一来,明明是在沙漠使用,坦克却具有两栖能力;明明是在炎热地区,却装备有除雪设备;明明是在见不到一颗树木的沙漠作战,却装备有带有动力的伐木锯,沙漠上没有什么河流,坦克却携载着浮桥。反之,沙漠作战所必不可少的推土机以及坦克运输车辆等却全然没有装备,为此,坦克不得不先以火车运到阿里什和坎塔腊,然后再依靠自己的动力横越数百英里的沙漠。在这个过程中坦克事故频出,到达战场时各营的战斗力已减到编制表上规定的坦克数的1/2至1/4。而以色列军队却不同,他们将坦克运输车辆作为必不可少的装备,4个装甲旅从约旦方向机动到戈兰方向才只用了一夜。但是,以军坦克在战斗行动中的行驶时间不长,规定维护良好情况下的标准是100个小时,实际在西奈半岛只达到60个小时,在约旦战线50个小时,在叙利亚战场40个小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