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公皱皱眉,叹气,也不再说什么,念道:&ldo;制令‐‐公孙策为五品钦差,行走苏州府调查麒麟一事,钦此!&rdo;
公孙策没有接旨,而是淡淡的道:&ldo;林公公,公孙策只是个教书先生,没有能力破案。&rdo;
林公公叹气,脸色阴郁:&ldo;公孙先生,皇上也有他的难处,这事……如果容易,皇上也不会来打扰先生。&rdo;
公孙策淡淡一笑:&ldo;我不是包拯,我不会破案。&rdo;天下只有一个包拯,可包拯已经死了。
林公公叹气:&ldo;天下谁不知道,公孙策是天下第二聪明人,如果连你都没有办法调查清楚,还有谁能解决?&rdo;
公孙策脸色不变,道:&ldo;过奖,公孙策着实无能。&rdo;
林公公扫了周围一眼,挥手,身后的人退出十米开外。公孙策转头吩咐:&ldo;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回去吧。&rdo;
学生们好奇的看着公孙策和外人,听了先生的吩咐,大声道:&ldo;是。&rdo;然后一窝蜂的散开了。
林公公见所有人退开了,上前一步道:&ldo;公孙先生,日前苏州知府上奏折,说发现了麒麟瑞兽,将会抓来给皇上,然而,几天后的奏折却是苏州府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死于非命,没有任何线索,唯一的线索就是他们死的时候有人看到了麒麟……而那瑞兽还口吐人言‐‐真龙无道,麒麟代之。&rdo;
公孙策冷笑,因为威胁到了地位,所以即使是被废弃的自己也要重新启用吗?
&ldo;公孙先生,如果内乱起,于国于民无利。&rdo;林公公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理由说服公孙策。这个人,即使对上面失望,也不会放弃公理正义,不会置百姓于危难之中。
公孙策沉默了一会儿,想到了麒麟,想到了真龙天子,想到了很多很多,接过圣旨,道:&ldo;公孙策尽力而为。&rdo;百姓才安稳了多久?他决不允许任何人将大宋拖入战乱之中。
林公公笑道:&ldo;多谢公孙先生。&rdo;
公孙策转身回到书院,林公公望着那书生挺拔的背影,叹气,想起了当初太庙上的侍郎大人,那样冷静理智,风华绝代,一瞬间将包拯的光芒压了下去。所有人才明白,原来只要他愿意,公孙策也能光芒万丈,而他,却愿意站在包拯身后,为他出谋划策,和他同生共死。公孙策的确聪明,深谋远虑,却无法适应官场的黑暗,真是可惜。
&ldo;公孙先生啊……&rdo;林公公叹气,想起大家离开后那位的孤独,心里一紧。每个人都在责备那位,可那位真的好过吗?在那位的位置上,容不得他仁慈善良重情重义。他还年少,却已经生出了白发……
公孙策将圣旨放在一边,靠窗坐下,望着窗外的绿竹叹气。辞官一年,还是逃不了。皇帝总能抓住他们的心,如包拯,如他……
一年前,太庙公审,庞统造反失败,皇帝丧失民心,包拯被迫跳崖,展昭不愿意在京都呆着,行侠仗义去了,而自己,也辞官回家,做了这悠闲的教书先生。
本以为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没想到还是要走入那浑浊的官场。
&ldo;包拯,没有你,公孙策该怎么办?&rdo;公孙策低语。他和包拯完全不一样,在破案的时候,包拯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真相……而他,却总被感情牵制,反而容易在迷雾中迷失方向。说到底,公孙策根本不适合查案。不过,包拯不在,还有谁敢一往无前?
公孙策愿意继承包拯的意志,尽力而为,为天下百姓做一方遮阳的伞。
作者有话要说: 镜子喜欢我的话戳这里啊↓↓↓↓↓↓↓↓↓↓↓↓↓↓↓↓↓↓↓↓↓↓↓↓↓↓↓↓
☆、第二章中州王救美
中州王府。
庞统斜斜的靠着栏杆,手里端着一只晶莹的玉杯,浅浅的啄了一口。其散漫悠闲的态度完全不像是造反失败辞官退隐的人。
中州王是什么人?就算交出了兵权,他手里的势力也没有任何人敢小视。中州王府,还是大家忌讳的地方。
功败垂成。
庞统一直很惊讶,他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皇位志在必得,却不想那个被忽视的书生一个空城计就耍了所有人,让他的计划成了一场空。
公孙策!
然而,庞统发现自己竟然不恨那个书生,脑海里最多的反而是他淡然的气质,和偶尔看到的,他面对包拯展昭时的全然放松,他一往无前的站在包拯身后的决绝。
公孙策,面对外人永远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冷静自持,然而真实的他,却那样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