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年后,正月里按规矩不嫁娶,那就只能等到二月二十啦,这时间隔得也太久了些。”
刘叔却态度坚决,大手一挥,语气坚定地说:“二月二十挺好的,春天不冷不热,气候宜人,又不是农忙的时候,大家都有时间来参加婚礼,就这么定了,这也是个好日子!好日子!”
爷爷仍有些不甘心,又和刘叔争论了几句,试图说服他,可刘叔心意已决,怎么也不肯改变主意。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的媒婆笑着站起身来,走到爷爷身边,轻轻拍了拍爷爷的肩膀,劝说道:“你也别太执着啦。”
“嫁姑娘和娶媳妇的心情不一样,人家刘大哥肯定想多留她在家里待些日子。时间上前后没差多久,好事不怕晚,孩子们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爷爷听了媒婆的话,沉思片刻,最终无奈地笑了笑,点了点头。就这样,在众人的讨论声中,这场婚事的日子最终定在了二月二十。
眼见时间还宽裕,我便先行回到了县城。一到县城,我就迫不及待地将那好消息告知了师爷。
师爷听闻,脸上顿时笑开了花,眼中满是欣慰与喜悦。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师爷便拉着我坐下,神色关切地为我把脉。
随后,他铺开纸笔,写下了不少药方子,什么早上喝的,晚上喝的,满满当当列了一长串。
待药熬好,我端起眼前这碗药,轻轻一闻,便觉味道不对,细辨之下,里头全是补肾固精壮阳的药材。
我一脸无奈,看向师爷说道:“师爷,我真用不上这药,您瞧我这体格,倍儿棒,每天跑上十里路都不带喘的,明天可别再给我熬了!”
师爷却只是嘿嘿一笑,语重心长地说:“你这些年走南闯北,四处奔波,精神上的消耗可不小,我这是提前给你补补,真没别的意思。”
可他虽这么说,一旁的那帮徒弟却个个贼眉鼠眼,相互挤眉弄眼,还时不时捂着嘴偷笑。
我瞧着他们那副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都什么跟什么呀,非得把这事儿想得这么复杂!
时光匆匆,一年就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便到了春节。虽说媳妇还没娶进家门,但老丈人家是必须要去的。
我准备了两斤上好的猪肉,带上爷爷特意拿给我的鱼,又把在县城精挑细选的手帕小心揣进怀里,满心都是对这次见面的期待。
陆叔赶着马车,带着我再次前往王家村。初三,是外嫁女回门的日子,对我这个还没娶到媳妇的准姑爷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上门时刻。
一到王家村,我就加快脚步,远远地看到院子里的烟火气,厨房里正热闹地忙碌着准备饭菜。
我的目光一下子就捕捉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刘丫头。不过短短一个月没见,却好似隔了一整年那么漫长。
看到她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满是欢喜,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连刘叔从我身边走过,我都毫无察觉。
直到陆叔停好了马车,轻轻拍了拍我,提醒道:“进屋,在外边看什么呢。”我这才回过神,跟着陆叔走进屋里。
见到刘叔,我赶忙恭敬地拜年,不一会儿,刘婶儿和刘丫头端着几份精致的菜肴走了进来,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弥漫在屋内,让这个新年的相聚显得格外温馨。
在暖烘烘的堂屋里,主食被一一端上桌来。热气腾腾的蒸发糕,炸得金黄酥脆的麻花,还有两碟清爽可口的咸菜,为这顿餐食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接着,一道道菜肴也摆上了桌。一盘炸鱼,鱼身被炸得金黄,外酥里嫩,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白菜炒腊肉,白菜吸收了腊肉的醇厚油脂,变得鲜香可口,腊肉则肥而不腻,每一口都充满了烟火气息。
在如今这个年头,能摆上四个菜的人家已然不多了。而刘叔家,得益于父女俩打猎的本事,餐桌上还有兔肉和野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