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咸鱼被迫考科举一七令28 > 分卷阅读75(第1页)

分卷阅读75(第1页)

反对者无不?声称自己是在维护正统,包括唐随安的父亲跟兄长,近日来?都对国子监跟司农司口诛笔伐,认为他们玷污了?国子监清贵之地。在这些?人看来?,士农工商本就不?能混为一谈,如今将农户跟读书人放在一块儿,他们属实不?能接受。表面上似乎是处于对农学?的鄙夷,但唐随安总觉得,他们这么做是源于恐惧。

夏国势弱,别说跟北戎打起?来?没有任何胜算,就算是跟燕国打起?来?都输多赢少。所以这两代的夏国官员只能蜷缩在江南地界,任由北方汉地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弱小让他们敏感、多疑,不?愿意做出哪怕一丝改变。因为任何细微的改变,都可能成为破坏这份“安定”的刽子手。于他们而言,一尘不?变,维持现状,才是最安全的,他们憎恶变革。

唐随安看得清,可他同样对如今的情况束手无策,国力如此,谁还能逆势而行?他同孟溪道:“今日你家先生可有一场硬仗要打,你不?下去帮忙?”

孟溪故作镇定:“先生他们应付这些?不?在话下。”

唐郢闻言无声地笑?了?笑?,建康府学?来?势汹汹,陈素能应付才怪呢。

作为丞相,唐郢并不?希望国子监插手农学?的事,朝廷每年都会下发劝课农桑的文书,他们对农事已经足够重视了?。而国子监作为天下间最高学?府,完全没必要自降身份跟农户打交道。他们只需要保持这份尊贵体面,便能继续让北戎与燕国羡慕。

只可惜这个?道理,陈素不?懂。

满朝关注,帝后二人自然也?不?能免俗。

临街最大、视野最佳的那一间雅间便被皇上给订下了?。两位年岁稍长的皇子还在跟着先生一道读书,唯有萧宝玄被带了?出来?。得知这回辩论?可能有允哥儿,萧宝玄兴奋不?已,一早便踩着杌子趴在窗台上全神贯注地等?候。

可惜他等?了?好久都不?见允哥儿的踪影,良久,萧宝玄忍不?住回头问?道:“父皇,允哥儿怎么还没来??”

帝后二人见他乖乖趴在窗台上,正看戏一般看他究竟能憋到几时。小儿子也?的确坚持,这都两刻钟才开始询问?。皇上觉得小儿子可爱的同时,心中又?生出一股莫名其妙的骄傲——我?儿这般心性,定然能成大事。

皇上亲切地上前揽着儿子,随手一指:“喏,这不?是来?了?吗?”

萧宝玄定睛一看,果然是允哥儿跟他先生。

这回国子监派过来?的人跟上回赴府学?时变化不?大,除宋允知外,全都是清一色的上舍生。陈素先前给弟子做衣裳时,也?没料到这件衣裳时隔不?久又?穿上了?。

宋允知跟着先生一路登上高台,待看见隔壁建康府学?众人时,情不?自禁地冷哼一声,奸诈无耻的鼠辈!

隔壁府学?师生也?对国子监怒目相待,数典忘祖的小人!

还未开始,双方便已剑拔弩张,在场百姓不由得静默下来?,生怕自己过于吵闹,待会儿连声儿都听不?清。

今日国子监弟子大多前来?撑场面,唐懿跟宋瑜也?焦急地等?在一边。只有贺延庭盲目信任宋允知,这会儿还乐呵呵地跟母亲道:“放心吧,允哥儿说他已经准备好了?。”

nbsp;唐懿欲言又?止,可是建康府学?也?是有备而来?啊,太过轻敌总是不?妥的。

可宋允知这回是真的没有轻敌,他好面子,在贺延庭等?人面前吹嘘自己不用准备都能力压对面,但是每天晚上他都在会系统空间偷偷学习,最近两天甚至学?到天昏地暗了?。

系统知道这回整个?京城都在围观,故而也?不?敢怠慢,陪着宋允知看完了?一整套辩论?技巧不?说,还每天晚上陪着他练习,争取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但真到了?场上,考察的便是应变能力,谁也?没办法保证自己就一定能赢。

裁判居中,担心百姓听不?懂,开始前还特意将此事的前因后果给解释一遍。

待正式开始后,两家没有像先前那样慢条斯理的文斗,而是直接掀起?一阵狂轰滥炸,还未切入正题便已经想方设法将对方踩在脚底下了?。从生源、到进士名额、再到各自的文章大作,凡是能比的都拿出来?斗了?一遍,每回合临了?还不?忘踩对方才是废物。

宋允知恨不?得撸起?袖子跟对方吵,但事实是,压根没有他出手的机会,他的先生师兄们远比他会阴阳。

观者看得目瞪口呆,朝中官员也?没忍住探出身子。都说御史?台骂人厉害,可是御史?台的人到了?两学?跟前也?得退避三舍啊。文人的嘴,真就跟淬了?毒一般,况且这两家还是世仇。真撕破脸来?,什?么都不?顾了?。

裁判见势不?好,赶忙叫停,费了?好大功夫才将今日的辩题重新引入“是否由国子监培养农学?学?子,继而指导百姓农事”上来?。

百姓们这才醒过来?神,原来?今日不?是吵架的……

黄饶率先发难:“国子监既然要开始农学?,先生从何处挑选?”

薄修德悠悠道:“术业有专攻,自然是从民间选善农耕之人,难不?成选黄先生?”

这是国子监、司农司跟圣上商议后的决定。农学?的先生可以不?全是农户出身,但是必须得有一部分出身底层、经验丰富的农户。

王山长寻思片刻,忽然发难:“就我?所知,如今江南一带的农耕俨然日臻成熟,今日在场中有不?少便是农户,烦请国子监的人上前问?一问?,他们哪一个?不?是种地的好手,农、林、牧、渔他们都有涉猎;育苗、嫁接、饲养诸多技术他们早已烂熟于心。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需要得到什?么指点?”

不?少农户听了?这话连连点头,觉得建康府学?真是说到了?自己心坎儿里去了?。

若说种地,再没有人比他们这些?老?农更为精通了?。他们需要指导吗,他们需要的是减税!

陈素环视一圈,将众人的脸色看在眼中,他缓缓向在场众人解释:“国子监开设农学?课,目的不?在于指导一人,而是为了?夏国江山代代永存。王山长所言农学?太过狭隘,农学?不?止是指导百姓耕作,凡是跟农耕相关,都属农学?范畴,诸如作物习性、水土、病虫害、育种等?,都在其中。百姓里的确有不?少善于耕作之人,但他们或是受限于环境,或是受限于财力,不?能反复实验,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将积攒的技巧转化为学?问?。而农学?的设立,恰恰弥补了?寻常百姓的不?足之处。”

陈素干脆拿育种尤其是杂交来?给百姓举例,单单是育种这一项学?问?,便需要大量的田地、人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