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旺财看着他们忙活,没一会儿自己的三轮车,被擦得锃亮,就跟新出厂似的,还贴上了几个红通通的喜字,喜庆得不行。
车斗里还放了条椅子,这可不就是给新娘准备的“花轿”嘛!
眼看到了八点,接亲队伍正式出发。
打头阵的是一个吹唢呐的,那家伙得了一包大前门香烟,腮帮子鼓得像两个气球,卖力地吹着曲调欢快的《百鸟朝凤》。
周细牛骑着三轮车,慢悠悠地跟在后面,那模样看起来精神抖擞,别提多得意了。
周细牛的二叔周富田和三哥周小牛走在中间,周旺财则推着生产队的自行车垫后。
这接亲人数也有讲究,遵循传统“单去双回”,他们一行刚好五个人。
这是为了接到新娘后,回去的人数凑成双数,寓意着“添丁添口、成双成对”,讨个好彩头。
新娘家离得不远,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
到了地方一看,新娘家是三间土砖茅草房,虽说家境不富裕,但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门窗上还贴着红纸剪的喜字,透着一股朴素的喜庆劲儿。
一进堂屋,桌子上摆着一小盘瓜子、花生,还有用粗瓷碗泡的大碗茶,这就是新娘家热情的招待了。
周细牛的接亲队伍一到,女方家长赶忙在门口迎接,一阵寒暄后,就把大伙让进堂屋。
周富田作为接亲“总指挥”,和女方家长热络地交谈起来,互相问候祝福。
接着,周富田拿出周细牛的聘礼,四块钱和二斤硬糖,递给新娘父母。
这时候,周围的邻居老头老太太们都围过来看热闹,眼神里满是羡慕。
“哎呀妈呀,竟然有辆新三轮车来接亲,这也太气派了吧!”
“就是就是,这三轮车咱们公社都没有,也就城里的公家单位才有呢!”
“这老张家女婿可真有能耐啊!”
周细牛去新娘闺房接新娘,周旺财也跟在后面去瞧热闹。
新娘的两个嫂子守在闺房门口,笑嘻嘻地向周细牛讨要红包。
周细牛早有准备,麻溜地掏出两个红包递过去,一个红包里就装着两毛钱。
两个嫂子收了红包,这才笑嘻嘻地放周细牛进房间。
等周细牛进了房间,和新娘一起到堂屋,给女方父母敬茶。
父母给新人送上祝福和叮嘱,还一人给了个红包,嘿,也是两毛钱一个,就好像周细牛给出去的红包钱,出去溜达了一圈又回来了。
然后,新娘的大哥一弯腰,把新娘背出门,直接送上接亲的三轮车。
新娘的二哥也搬过来一个贴着红纸喜字的木箱,放在三轮车上,这就是新娘的嫁妆了。
女方的母亲还交给新娘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新娘的衣物和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