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家中守孝时,立志躬耕讲学。”
“辽东之事,有孙督师、鹿参赞等谋划,陛下当可无忧!”
朱由检闻言皱眉,对他不愿当官有些惊讶,询问道:
“孙卿想回乡讲学,是想教化世人吗?”
孙奇逢谦虚道:
“不过学习先师,教学相长罢了!”
朱由检道:
“那孙卿可以去太学,朕让你担任助教。”
“以孙卿的学问,应该能承担起。”
孙奇逢还是不愿,只是想白身讲学。担心受了官职,就要迎来送往。他对官场的事情,很是有些不耐。
对于这样的人,朱由检也是无奈,想了一下说道:
“先生在乡中讲学,至多能影响几千人。”
“但是在报纸上写文章,却能让数万人看到。”
“先生有没有想过,办一份教学的报纸,让所有人看到?”
这下孙奇逢还真思索起来,有些怀疑地道:
“办教学的报纸,能有数万人看到吗?”
朱由检见他有兴趣,顿时知道有可能把这个人用起来,当即道:
“天下教师何其多,如果人手一份,怎么没有几万份?”
“朕打算资助先生办一份《教育报》,指导所有学正、教谕、教师教学。”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为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了一件事,说道:
“朕打算办一座师范学堂,专门培养教师,让他们成为可以师法的模范。”
“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学生,希望孙先生能把师范学堂办起来,培养更多的老师。”
“这样你就能通过他们,教化更多的人!”
这件事如果办好了,孙奇逢就能成为很多老师的老师,最终桃李满天下。
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名声,也是能名垂青史的事业。
面对这样的诱惑,孙奇逢不能不心动。同时对尊重自己心意、循循善诱的皇帝,心中很是感激,跪地谢恩道:
“陛下不以臣卑下,授臣此等重任,臣又怎不尽力?”
“愿以余生,为陛下建师范学堂!”
朱由检急忙令他起身,说道:
“先生不愿当官,就是不耐烦这些礼节,怎么能轻易下跪呢?”
“都说天地君亲师,朕就在此规定,除了需要大礼参拜的场合外,先生可谁都不拜。”
“这一条也要加入师范学堂的规矩,作为教师的权力。”
“见到任何官员,有正式资格的教师,都可以不用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