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取出一张试制的一角纸币,也就是面值十分的银圆券,向刘理顺等人展示道:
“你们看这种纸钞,有人能仿造出来吗?”
(中国农民银行国币辅币券一角券十分券,书中银圆券大概是这个样子,只是印刷不如这个精美,行机构是“大明金银储备委员会”)
刘理顺等人看着印刷精美、颜色也很特殊的纸钞,都感觉是从所未见。这让他们甚至担心印刷的成本,用来印制厘币会不会亏本?
毕自严笑着摇头,没有讲解其中的技术细节。又指着纸币的下放,向刘理顺等人说道:
“这张纸币,限于崇祯五年底之前自由兑换。过期之后禁止流通,要去专门的银行付费兑换。”
“你们说这三年的时间,有人能仿造出来吗?”
“到了三年之后,印刷所早就研究出新的技术了。将来纸币的防伪只会越来越强,让伪造的纸币能被人一眼看出来。”
“而且伪造纸币的人员一旦被抓获,那就像伪造宝钞一样问斩。”
《大明律》对伪造宝钞、盐引、茶引的处置是非常严厉的,只有一个斩字。
反而是私铸铜钱、伪造假银,还能留条命在。
不法分子就是伪造银币,也比伪造银圆券风险小。
金储会为了防范假币、维护金融秩序,还在内廷人员的建议下专门给锦衣卫经情司钱法厅拨了一笔经费。每年行的纸币,都会有一部份拨给钱法厅,用以打击假币制造和非法集资、非法开设金融机构等行为。
可以说,这一年来,大明朝廷已经做好了行银圆券的准备,就等着相关法案通过,银圆券行出去。
甚至为了稳妥,这一次只行分币、厘币,最高面值十分,能兑换一角银币。既是为了满足商民需要,也能在出现问题时,把事情限制在小额交易内。
刘宗周等人听着毕自严的介绍,渐渐认识到朝廷行银圆券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有一整套办法。
不过身为涿鹿区区长的刘理顺,还是问出了最关键的一点:
“官府收税之时,是否接纳银圆券?”
“若有人拿着银圆券交税,价值该怎么算?”
毕自严毫不犹豫地道:
“银圆券就是银币,同银币一样看待!”
“若是有官府人员敢拒收,直接送交法办。”
将户部按皇帝的吩咐制定的银圆券管理条例,向几人一一解释。
里面明确规定了银圆券的流通、保护办法,打算在国会通过后作为试行法案。
听到这又是让国会和议会表决,刘宗周、刘理顺等人,再也没有异议。
他们心里面想的其实也和皇帝一样,那就是行分币、厘币即使出问题,也不会导致大乱。
尤其是铜钱还被允许流通,分币、厘币出问题后完全能用银元和铜钱换。
这个议案,作为临时议题,被加入了会议。
参加议会的议员,都没想到除了盐业改革之外,竟然还参与这项大事。
他们对所谓的银圆券,态度非常不一:
“折钞改为折银圆券,那银圆券不就是宝钞吗?”
“好好的为何不铸铜钱,要让我们用宝钞?”
对宝钞的态度,大明上下一概都是嫌弃。擦屁股都会嫌硬,没人想收到他。
这些人想到朝廷要行新宝钞,那就想要反对。
想到“反对”二字,这些议员的心里,有些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