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宁敲门进入后,唐院长的笑容几乎能照亮整个房间,热情得让他一时之间感到些许不安。
唐正林不仅亲自将他迎到沙发上,还从文件柜中拿出一罐茶叶,熟练地泡了一杯茶递给他,仿佛他是位尊贵的客人。
“小许啊,你这次真是给军工学院争光了。”
唐正林说道,显然指的是即将举行的活动,杜亦熵之前提到过的青年代表出席的事情。
“这里面也有军工学院的功劳。”
许宁回应:“毕竟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军工学院的培养和支持。”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唐正林松了一口气。
这时,许宁终于有机会说明自己的来意,并打算详细解释他所需要的数据库的重要性。
他轻轻端起茶杯,准备润喉,以便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唐正林几乎毫不犹豫地回应道:“这事我明天就和校长说,马上申请!”
当许宁走出唐正林的办公室时,心中仍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他从踏入办公室到提出请求再到得到肯定答复,整个过程竟不到十分钟,茶还热着。
这办事效率,在他上辈子的经验中简直不可思议——无论是军工学院还是研究所,都没有这么迅速。
现在,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许宁犹豫着下午的安排。
原本打算去买手机并申请号码,但考虑到当时电信是唯一提供商用移动电话服务的公司,并且周末不办公,这件事只能等到明天了。
而机房还在装修,暂时没有需要他处理的事情。
突然,他想起了唐正林在最后问起教材编写进度的事。
于是决定去找刘远博老师。按照记忆,这位老师婚前几乎没有休息日的概念。
不出所料,经过十几分钟的寻找,许宁在一个学生办公室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刘远博。
“刘老师,下午好。”
许宁礼貌地打招呼,尽管他们私下以师兄师弟相称,但在学生面前,保持正式一点总是好的。
“哦,是你啊,小许!”
刘远博显得异常高兴:“你回来得正好,我正有一堆问题要请教呢。”
“是关于教材的吧?”许宁已经猜到了对方的困扰。
原来,刘远博根据他的大纲完成了前五章的编写,但面对第六章非线性有限元的内容却遇到了难题。
这部分内容对于一年级研究生来说太过复杂,几乎没人能理解。
许宁意识到自己确实应该早点回来帮忙,对此感到有些歉疚。
他当初计划是在镐京忙完后立即返回协助编写,但因为14所那边的项目耽搁了两个月,让刘远博独自承担了这份工作。
刘远博将手中的资料递给学生后,便带着许宁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这本教材的编写进度让两人感到满意:
大纲规划了十二章,其中一章是程序示例,可以轻松复制粘贴完成,因此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完成了大约一半的内容,虽然按难度来算可能只完成了四分之一。
办公室里,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古老的屏幕保护程序——三维管道,那是为了防止CRT显示器因长时间显示同一画面而受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