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春秋时期隐者的来源 > 第76章(第1页)

第76章(第1页)

但即便真能找出这样一部原版《春秋》,问题也未必能被轻松解决。康有为曾经提出《春秋》总共存在四个版本:一是原版的鲁国《春秋》,二是经过孔子笔削的《春秋》,三是孔子口授的《春秋》(由《公》、《榖》两家所传),四是孔子口授的《春秋》微言(传人是董仲舒、何休这些公羊家)。684

其说当是从刘逢禄滥觞而来,刘议论《左传》本是史书,榖梁子又属于中人以下不可语上者,685对孔子精神的真正传承便只有公羊学。686康有为上绍其绪,标榜公羊体系,为维新变法作理论开道,史实考据自然变得轻而又轻。只要《春秋》的经学地位不坠,问题与争议就将永远存在,个中道理就要借宗教社会学来作阐释了。

无论是否存在孔子口授的《春秋》微言,对孔子“微言大义”的深入发掘始终没有停歇,历代学者们还由此总结出很多“义例”,粗略来说就是:如果对张三称呼张先生,那就是褒,而直呼张三就是贬,称呼小张也是贬,等等等等。但这些“义例”到底可不可靠,历来争议很多,比如《镜花缘》里就有一段很精彩的议论——《镜花缘》虽是小说,却真是一部知识分子小说,书中借角色之口大量发表对经史子集的长篇议论——说如果本来应该直呼张三之名,但那年代资讯传播手段不发达,不知道张三到底叫什么,这可怎么办?

《镜花缘》里经常是些很有趣的议论,其中还论到孔子的所谓“达例”和“特笔”:说来也简单,那些所谓“义例”,如果是孔子从旧史上照抄下来的,是谓“达例”,如果是孔子自己定的,是谓“特笔”,比如“正月”是史之旧文,而在“正月”前边加个“王”字就是圣人之“特笔”。学者读《春秋》,要知道哪些是“达例”,哪些是“特笔”,才能明白圣人的“微言大义”。687——这是沿袭旧说,可见其源远流长,但事情是否当真如此呢?不知道,反正有立论就有驳论,清人顾奎光《春秋随笔》便以为《春秋》虽然有达例和特笔,但理解经义还是要从大处着眼。688惠士奇则干脆指称“《春秋》无达例”。689

达例与特笔,这也算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对《春秋》的读法,看起来更像是猜谜语。谜底到底是什么,长久以来难以断定,只是破解谜语的过程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并构筑起思想史上的一个个节点。

9.五等爵

(1)五等爵之辩:是等级系统还是分类系统

爵位之称也是春秋大义的一种类型所在,对于经学家而言所关者大。前文讲到何休和郑玄论战的时候,曾经提及何休先后说过鲁隐公“生称公”和“生称侯”——这个看似矛盾之处其实并不矛盾。一般认为,周人有所谓“五等爵”,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鲁隐公的爵位的侯爵,所以按这个标准,在他活着的时候应该称他为“鲁侯”,这就是何休所谓的“生称侯”。

但《春秋》称“鲁隐公”而不称“鲁隐侯”,因为“公”有狭义和广义两解,狭义的“公”就是五等爵中的公爵,而广义的“公”用处却很宽泛,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无论爵位是什么,国中人一般都尊称他为“公”。——清代毛奇龄认为《春秋》开篇的“隐公”二字就是鲁史旧文,史官记录本国的事情,对本国的君主无论什么爵位都尊称为公,例子就是《尚书·费誓》。这是一篇鲁国国君在大战之前的动员讲话,史官在开头写作“公曰……”后边就全是“公曰”的具体内容了。690

关于周人的等级制度,《礼记·王制》有过非常仔细的说明,其中一开头就是“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这不但说了天子之封有五等爵,就连诸侯国里也分为从上大夫卿到下士的五个等级。

那么,为什么是五等爵,而不是六等或四等呢?——这并不是一个荒谬的问题,按照郑玄和孔颖达的解释,这是效法五行理论而来的。691这是周人所开创的一个崭新制度,古人的一般看法是,爵位和谥号是一体的两面,人活着有爵位、称爵位,人死了要拟谥号、称谥号,而在周人以前是没有这种制度的——即《仪礼·士冠礼》和《礼记·郊特牲》所谓的“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从周礼尊卑大防的核心精神来看,五等爵的制度无疑是深谙个中滋味的,但是,通观《礼记·王制》的记载却难免不让人对其可靠性产生疑惑。《礼记·王制》讲爵位、讲土地分配等等,更像是在描述一个架空的乌托邦,那些规规整整的区划在现实世界中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钩玄索微,还得找一些更原始的资料才行。

关于五等爵最早的记载大约要算《孟子·万章下》了。北宫锜向孟子打听周王室的爵禄之制,一向能言善辩的孟子这回却只以不确定的口气说:“详细情况我们已经搞不清了。诸侯们生怕这些制度妨碍自己,纷纷把相关记载给销毁了,所以我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罢了。爵位嘛,天子是一级,然后是公、侯、伯,子和男一共算一级,总共算下来是五级。在诸侯国里呢,君是一级,然后是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总共六级……”692

孟子的说法显然与《礼记·王制》不同,有可能《礼记·王制》按照汉朝的主流五行理论把孟子的说法给整合过了,搞得规整了许多。而孟子的说法中至少有两处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是说诸侯们纷纷把周王室记载爵禄规范的典籍给销毁掉了,二是天子居然也算是一个爵位,这实在令人吃惊(以现代概念来作类比,天子是“第一公民”而不是皇帝)——黄宗羲认为自古本来如此,只是后来君骄臣谄,天子的地位才超然独立了,政治也就容易搞坏了。693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