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之沉吟片刻才提出来:“妹妹,再加一份,里正的小儿子与我是同窗,比照村长爷爷的再厚三份。”
虽说县官不如现管,可能家官大一级便能压死人。
“正好,上次杨子轩送来的腊味里有一刀牛肉,割下半刀子添在里正的单子上。”
木柔桑给这几家备的礼,在乡里也算是厚实的,比一般农户高上不少规格,当然比不上县里的大户。
“嗯,妹妹,你看着办。”
四个崭新的箩筐里分别放了两只腊兔,十斤白面,十斤白米,十斤鸡蛋,一块腊肉,剩下的就根据每家情况添减。
木槿之有时觉得自己在做梦,去看过年他只去邻村地主家讨得半斤陈米,还是那管家看他可怜才给的,今年他家却能轻拿出一份很像样的年礼。
木柔桑家的细棉布实在太多了,她打算这几户,每家的人都送上一匹。
两人把送给刘秀才的礼抬上驴车,再用东西盖好。
“妹妹,你先上车,哥哥把院子门锁好。”
这一次木槿之打算带木柔桑一起去,他认为木柔桑可以与先生家的两个女儿相处结个手帕交之类的。
先生说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使没有娘亲的教导,他希望木柔桑以后走出去,能不弱于人。
来到刘秀才家,见到一家人,刘师母本还保持礼仪,待看到木槿之送来的年节礼后,言语间多了几分真诚。
刘秀才瞧到那坛子竹叶青眼都绿了,急忙拉着木槿之去书房给他去补课。
刘师母很喜欢那根银钗,心里掂量光一坛子竹叶青就要二两银子,一块松香墨也要一两多银子,还有四匹细棉布,一些吃食,算下来怕是足足有五两银子。
越看木柔桑越喜欢,木槿之如今才八岁,她家的小女儿今年才九岁多点,想着是不是可以定个娃娃亲,这样的富户,自家女儿嫁过去也不会吃苦。
“木姑娘,听你哥说家中长辈已过世,以后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师娘可好。”
刘师娘到底是出自书香门第,比起木杨氏红果果的嫉妒眼红,她只是想把自己女儿嫁过去,为女儿谋个好婆家,这也不算过分。
木柔桑自是不知她打的什么主意:“好啊,以后还得多多麻烦师娘。”
又招来自己的两个女儿:“这位是我的大女儿桂枝,另一个是我的小女儿桂香,这位是木槿之的妹妹木柔桑。”
姐妹俩长得很像,清丽白晳,肌肤如玉,在乡下也算不多见的美貌女子,只是姐姐更显端庄娴淑,妹妹更活沷可爱。
“见过两位姐姐!”木柔桑连忙先站起来行礼,她好腰疼啊,谁叫自己最小,哥哥在路上千叮咛万嘱咐,长幼有序,对于比自己年长的,她一定要先行礼。
刘师娘满意的暗点头,虽失怙可这教养却没有落下,暗恨自己肚皮不争气,没生个好儿子出来,好把这小姑娘拴在自己家:
“你们姐妹俩好生招待她,娘去给你们做饭,你们两兄妹留在这里吃饭。”
“这太麻烦师娘了,家里已经备好饭菜,我们回去热热即可。”木柔桑连忙站起来礼貌推托。
刘师娘可不高兴了:“怎地,只许你们这些学子来送礼,不许师娘给你们做饭,昨儿里正家的小儿子还在咱家吃饭呢!”
“娘!”刘桂芝满脸通红的望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