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陈峰刚迈进屋子,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外婆和几个长辈就又念叨开了。
“钱可得省着花呀!下次不许再买这些东西啦!”外婆的声音带着关切与嗔怪。
“对对对!是是是!知道了!”陈峰一边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一边忙不迭地附和着。
他心里想着,先顺着老人家的话呗,至于听进去多少,那可就没准了。
反正主打一个表面听劝,实际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下次该买还是照样买,不仅买,还要大大的买!
和几个表兄妹热络地寒暄了好一阵子,陈峰这才切入正题。
他这次来,其实怀揣着三个目的。
其一,外婆年事已高,走那么远的路实在是太吃力、太辛苦了。
其二,这次带来的礼物和各种东西实在太多,要是不亲自送过来,外婆他们拿不回去,而且肯定也不肯收下。
而这第三个,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想看看几个表兄妹有没有什么想法,这才是他今天特意过来的重中之重。
在来的车上,陈峰就已经和舅舅、姨妈大致了解了几个表兄弟的近况。
哎,怎么说呢,改革开放才没两年,乡下农村的日子,又有几家不艰难的呢。
大舅一直跟着外婆住,小舅则在不远处自己盖了一栋土石房,二姨就嫁在隔壁村,几家离得倒都不算远。
大舅家育有四个子女,二姨家有三个,小舅家更是有五个孩子,郭家也算是人丁兴旺了。
在这些表兄妹中,大舅家的条件相对来说稍微好一些,只因为大儿子郭勇在县里的国营包装厂工作。
为了这个工作名额,大舅可是花光了一辈子的积蓄,还东拼西凑借了一部分钱,前前后后整整花了四百块钱才买下来。
在郭家,这可是独一份的“金饭碗”呐。
至于其余几个表兄妹,日子就过得相对艰难些了。
他们有的靠卖力气干活,有的偶尔打点零工,还有的只能在土里刨食。
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勉强糊口,饿不死,却也吃不好,更富不起来。
这可不就是当下大部分农村人所面临的真实写照嘛。
今天,除了二姨家没人过来,两个舅舅家在家的表兄妹倒是来了四个。
小侄子、侄女们却一个个都不见踪影,一打听才知道,几家的小家伙们约好了一起去田间玩耍了。
陈峰便大致和几个表兄妹说起了自己开厂的事情,还为他们提供了多条出路。
学习厨艺,学习管理,要是愿意,还能帮他收货。
或者要是他们有什么特长,甚至有做生意的想法,他都大力支持。
几个表兄妹听着,虽然有些云里雾里的,但也明白表弟(哥)开厂赚了钱,心里都替他高兴。
可当听到这几条出路时,几人不禁面面相觑。说起厨艺,姑姑可是说过表弟(哥)煎个荷包蛋都能煎糊
至于管理,他们压根就不懂啊,还有收田螺那些,真能赚钱吗?再说特长,他们一时也想不出来自己有啥特长……
外婆、大舅几人听着倒是若有所思,思索片刻后,把后面几条出路都婉拒了,只留下学习厨艺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