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霖正在大发雷霆。
“咦?怎么哪里传来了歌声?”
韩娥正在欣赏美景,心旷神怡,悠然惊讶道。
杜预也听到了岸边,隐隐传来的歌声,还是边走边唱的踏歌声。
歌声诚挚诚恳,充满依依惜别、不舍之意。
“踏歌?谁来了?”杜预好奇看过去。
在这世界时间越长,杜预越珍稀真情。
因真情难见,故而弥足珍贵。
泾州名士汪伦赶到岸边,亲自来送杜预赶考。
汪伦乃是田洪凤的同道挚友,也是朝廷清流名臣,田洪凤生前他就数次来滁州走访做客,结识了田洪凤学生杜预。
田洪凤殉国后,汪伦也与杜预保持了密切联系,书信日常往来。
杜预看到老师的好友汪伦亲来给自己送行,感动不已。
想要上岸叙旧,但船只已然启航,京师赶考,行程紧张。
汪伦却踏歌而行,为杜预送行。
所谓踏歌,是大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杜预乐了。
汪伦乃是名士,不说名震全国,至少在泾州乃是不折不扣的名士。
他竟然亲自来给自己一个小辈送行,更采用了踏歌这种热情奔放的表现形式、
他并没有写信给汪伦。汪伦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杜预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别开生面送别,表现出杜预和汪伦这两位忘年交的朋友乃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只听得伴随踏歌之声,汪伦不拘小节的豪爽声音,也随之响起:“好个杜预!你小子从我泾州路过,也不通知我一声,是否目无尊长?”
杜预含笑看去。
只见一个大腹便便、目光炯炯的白衣名士,手舞足蹈,踏歌而来,隔着老远站在岸上,就对杜预大笑道:“还不给老夫乖乖滚下来?拿出你酿的茅台美酒,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