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由有些纠结,伸手点了点那几个字,使指尖沾上了墨迹。
想了想,她还是没改。
罢了,就算她写了,陈嘉赐看了,也只会以为她随口之语。她心中清楚,在眼下的陈嘉赐眼中,自己只是个需要被宠着的小妹妹罢了。他根本不会多想。
这样也好——
她心里转着这些念头,等墨迹干透,收进信封封好,命人送了出去。
陶琼琇不是不担忧,不是不害怕。可再担忧,再害怕,再去问陈嘉赐,又能如何呢?
他不会回来的。
既然如此,与其说那些话甫自乱他的心,不若一副平静无事的样子,只说说素日里的小事即可。只盼她那些话语能为在边关的陈嘉赐带来些许放松,这样就可以了。
陶琼琇这边暂且不说,只前朝。这一道急报,让近来愈加沸腾的朝堂瞬间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噤声安静下来,就怕这把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皇帝震怒,钦点安国公并一位阁老以及豫国公坐镇刑部,抽调精锐,彻查此事。
之后,就是京都的骚乱。
整整半个月,刑部四处抓人,大张旗鼓,毫不遮掩。接连十余家侯爵重臣府邸都被刑部敲响了大门,请人前去问询。这其中,最近与几位皇子走的尤其近的人家自然也在内。
虽然,最后证实其中大半都与此事无关。可那些人也立即收敛起来,没再像从前一般。
他们也都明白,这只是帝王的一个警告。那位陛下并不喜欢他们在这个紧要关头争权夺利,各自站队。促使诸皇子更加不和。
这般情势下,最近十分积极的几位皇子,就像是被兜头泼了一盆数九寒天的冰水。一个个都从自己有望皇位的这件事中清醒过来,老老实实安静了下来。再不似从前般热络积极。
事情很快就落下帷幕,在诸多重臣府邸都拔出了不少钉子。有的是护卫,有的是师爷,有的是仆役丫鬟。
当今丝毫没有手软,全部处死。杀鸡儆猴。
八月到了,京都在经过半年的沸反盈天,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安宁。
之前的浮躁尽去,一个个的仿佛又找回了久违的沉稳。
稳了好,稳了好。
稳了,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会一个激动就头脑发昏,做出会后悔终生的不该做的事情。
历经半年,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就划上了终点,一切都否极泰来,好消息一个个的传来。
边关频发喜报,北夷屡次被打退。国内几处内乱都已经被平息,首恶皆已伏诛。大亘国在新帝登基半年后,再次恢复了平和安宁。
眼下,只看北夷,何时退军。
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