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香消玉减二十载,再度重生又为人。
几番波折多苦难,幸得相遇好郎儿。
父母与女分离别,二十年后又相逢。
以为家庭能和睦,难得有情如意郎。
两情相悦心相应,却遭父母来拆散。
孤魂野鬼二十年,得如意君精血养。
帮助连锁云翠仙,教令杨郎出元血。
浩浩荡荡真君子,清清丽丽妙美人。
本该天作之合配,奈何父母对阻挡。
惶惶终日难安绪,迷迷往来寻福地。
话说连锁的父亲连员外嫌弃杨于畏只是个贫寒的书生,拒绝收他为婿。
但是连员外面对女儿连锁的哀求,于是连员外对杨于畏说:“如今当今的皇帝正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你可以去赶考,取得功名,我们便把连锁嫁给你。”
杨于畏深爱着连锁,为了能获得连锁父母的同意,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明洪武十七年(1384)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的程序分为地方考试(院试)、省级考试(乡试)和中央考试(会试和殿试)。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是明代科举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年份。明朝朝廷统一颁布制度,各省纷纷举行乡试,此后三年一考就成为了定制,直至日后明末,依然如此。
这一年,山东布政使司接到了明朝朝廷的命令之后,也很快地给下属各府州县发去了通知公文,通知各州各地的官员安排各自的学子生员到省城去考试。因为洪武十七年是甲子年,后世史料就称之为洪武“甲子科”山东乡试。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下令铸造铁牌,置与宫门中,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同时又下诏给政府各部门“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
且说杨于畏为了能顺利和连锁在一起,答应了连锁的父亲的要求,前去赶考。
这一日,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飞舞着,杨于畏在赴京赶考的道路上,看着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什么行人。
杨于畏来到了一条河边,因为口渴便饮用了河里的水,突然感觉到腹部疼痛,就这样昏死了过去。
这个时候,一个少年路过把昏倒的杨于畏扶回了他们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