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下我们终于可以刷牙了!”
战士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牙刷”,开始试用。他们把“牙刷”的一端放进嘴里,轻轻地刷着牙齿,感受着“牙刷”带来的清洁和舒适。
“嗯,这‘柳枝牙刷’虽然有点硬,但是刷起来还挺带劲儿的!”
解决了“刷”的问题,还得解决“漱”的问题。总不能刷完牙,还捧着手掌心喝水吧?那也太不方便了!而且,光用清水漱口,总感觉差点儿意思。
“咱们还得想办法弄个漱口水,再弄个装漱口水的容器。这漱口水,可以用淡盐水,或者煮过的淡茶水,都能起到一定的清洁口腔的作用。”
“好主意!吴教员,这事儿就交给我吧!”
李位当仁不让,主动揽下这活儿,“我记得咱们仓库里还有一些粗盐,可以用来配制淡盐水。”
“至于这漱口水的容器嘛……”
吴龙环顾四周,忽然眼睛一亮,“咱们可以用陶土烧制陶罐,或者用竹子制作竹筒,来装漱口水!”
“陶罐?竹筒?这都能装漱口水?”战士们都感到很新奇。
“当然可以!这陶罐透气性好,可以保持漱口水的清洁;这竹筒轻便易携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战士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有的去挖陶土,准备烧制陶罐;有的去砍竹子,准备制作竹筒。
烧制陶罐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好在,南泥湾的战士们中间,还真有几个会烧陶的“土专家”。
“这烧陶啊,首先要选好陶土,然后要塑形,最后要烧制。”一个名叫张陶的战士说道,“这每一步都有讲究,马虎不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张陶的指导下,战士们开始学习烧制陶罐。他们先把陶土用水和好,揉成泥团,然后在地上挖了一个简易的窑炉,把陶罐的坯子放进去,开始烧制。
“这烧陶的火候很重要,火太大了容易把陶罐烧裂,火太小了又烧不熟。”张陶说道,“我们要根据陶罐的大小和厚度,来控制火候。”
经过几个小时的烧制,一批简易的陶罐终于出炉了!这陶罐虽然丑了点,但用来装漱口水,肯定是没问题的!
另一边,制作竹筒的战士们也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挑选那些粗细适中、竹节较长的竹子,然后把它们锯成一段一段的,再把里面的竹节打通,就成了一个个天然的竹筒。
“这竹筒的口子要打磨光滑,不然容易划伤嘴唇。”
“这竹筒的底部要密封好,不然会漏水的。”
为了防止竹筒漏水,战士们还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木头做一个底座,然后把竹筒插在底座上,再用胶水或者桐油把缝隙封住。
“哈哈,这竹筒做的漱口水杯,真是太有创意了!”李位拿着一个制作好的竹筒,赞叹道。
“是啊,这竹筒轻便、耐用,比陶罐还方便携带呢!”
很快,一批批陶罐和竹筒就被分发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大家伙儿迫不及待地用上了新装备:柳枝牙刷蘸上盐,仔细地刷着牙齿,然后拿起陶罐或竹筒,咕嘟咕嘟地漱起口来。
从此以后,刷牙漱口成为了南泥湾军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早晚,你都能看到战士们拿着自制的牙刷和漱口水容器,认真地刷牙漱口,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喜欢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请大家收藏:()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