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一时间从几路信息处都收到是勋国公凌潮旭害了自己的消息,顿时觉得可以下床了,其实捡回来命后,等人醒了也就没什么大碍了,伤经动骨后面慢慢将养就成,毕竟伤在背上,不影响日常行动。
海峰见二爷坐了起来,立刻上前就问:“爷,您预备如何处置?”
“处置?我处置得了他吗?”浩然接口就道,站起身来又添了几句:“海峰,我们只是确定了此时乃凌国公所为,又没有拿的出手的证据,一句玩笑话就能叫他赖干净,先等等看吧,好生防备着就行。”
海峰只能低头称是。
高升吵完架后缓缓气,坐回轿子里继续去了尚书府。高升老爷心态好,而且今天还吵架吵赢了,到了尚书府后心情颇愉快,被尚书府的仆从用轿椅抬到里头,见着李尚书的俩儿子,打了声招呼,两位公子也对国公爷行了礼,随后高升就命手下把为李尚书准备的一盒名贵党参送上,才吃几口茶点,讲了两句天气话,正准备说要探望一下李尚书。
长生不等保国公开口,突然说:“国公爷,我听我爹说他之前答应送一头驴给您做菜,今日您正好来了,要不您就直接带一头活驴回府,想什么时候吃都行,路上也方便,不知国公爷意下如何?”
“挑头大的给我。”高升接口就说,今天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头驴的,李尚书既然躲着不肯见人,高升老爷也懒得辛苦往里走,见面说客气话也费脑子,不如就着长生的话装糊涂,总之目的达到就行,驴也得要头大的,正好补偿一下今天出门被人骂了。
两位公子一听,忙命家丁去挑一头最大的驴给国公爷,高升老爷听的很高兴。
紧接着尚书府又来了新客,长久留下弟弟应酬国公爷,正准备去招呼其他客人,那知保国公立刻就知趣的要告辞,准备回府,现在离吃饭还有一会儿,长久留饭也不在这吃,毕竟探病的通常都不会留在人家吃饭,不给人家家里添麻烦,另外高升老爷还准备把驴赶紧弄回府呢!
长久见国公爷态度坚决,只得又命家仆去把府里新做的冻糕取两盒给国公爷带上,高升老爷更加高兴,随后在仆从的搀扶下,一摇三摆的出门坐轿回去了,自始至终都没提一句要看望李尚书的话。
凌潮旭回家后越想越觉得今天冲动了,原本不以为然的事,现在反而前前后后都有几分心虚,又不能让高氏知道,毕竟高升是高氏的亲大伯,侄女婿把大伯臭骂一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所以凌潮旭也只能装作今天什么事都没发生。
因为无故开罪妻子娘家人,凌潮旭转头就想弥补高氏,好在高氏一觉睡过后,也就没什么事儿了,早上醒来也精气神不错,见到老凌,彼此都笑容满面,老夫少妻一起商量着备午饭吃,过日子还是一切如旧。
话说这刺客被抓到后就给扭送去顺天府了,此人身怀绝技,还有几分江湖义气,拿到大笔办事银款后,只管好好杀人,不问背后主子是谁,所以被拿获后,当时就受了一顿大刑,可惜只问出了些缺斤少两的信息,因眼下还没到正月十五,人就暂时关押在顺天府大牢里,准备节后再审。
不过这刺客熬不到正月十五了,秦夫人得知二哥差点把命都丢了,刺客干这么不要脸的营生,还好意思说江湖义气,居然敢不招供,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打一顿后就知道点了呢?还是打的不够狠,得用“非刑”。
于是秦夫人就叫人给牢里的刺客送饭“照顾”,一天三顿吃白粥配咸鸭蛋。咸鸭蛋是秦夫人自己腌制的,味道那叫一个好,刺客好歹是条汉子,能吃,白粥不饱肚子,咸鸭蛋管够,只有一条,平时不给水喝。
刺客刚开始还不知道坐牢待遇这么好,活这么大还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咸鸭蛋,而且居然有老大一盆,就着点粥汤,一口气干了十几个。那一上午叫咸的,直喊破喉咙都没人送水,不想后来顿顿都是白粥咸鸭蛋。刺客也不傻,知道鸭蛋咸,就只吃咸蛋黄,但是蛋黄吃多了它也咸,几天一咸下来,刺客仿佛魂都不是自己的了。
原来还以为有多硬气呢,这才熬几天就撑不住了,府尹大人这日下午突然要审问刺客,看在明天是杨公忌日的份上,就不升堂了,直接把戴着枷锁的刺客逮进顺天府偏厅里,板子备好,招了就给水喝,不招就赏板子,不远处还放着一大壶温热的好茶。
刺客几昼夜渴下来都欲仙欲死,眼眶舌根挤酸水,尿也没了,感觉现在有饭吃也不能咽,整个人憔悴的仿佛被鬼连吓多少天一样,看见茶壶就忍不住发疯似的扑过去。差役们有准备,连忙死死摁住,府尹大人再当着刺客的面,不紧不慢的喝一口茶,刺客急窜窜的活像伸头王八,只恨受枷锁控制,不能给府尹老爷狠磕几个头,求赏口水喝。
府尹大人把一杯茶喝完后,再倒上一杯,拿在刺客面前绕一圈,刺客脑子和魂都随水杯飞走了。
此时府尹大人再审问刺客,刺客也没剩什么意志力,但还是在乎一点点江湖名声,不想一点抗争都不做就招了。府尹大人见此就讲几句道理,晓以大义,认罪减刑,免得株连家人等,因为一个在乎名声的刺客,也能听进去几句道理,先不揍他,府尹大人得叫这个刺客觉得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
渴的要死不活的刺客,一听府尹大人说认罪便是知错能改的好汉,冥顽不灵则是胆小鼠辈……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就坡下驴,当即招供,命都快没了,管他那许多干嘛,只要还有人说自己是好汉就行。
府尹大人把一切都盘问清楚后,让刺客画押,前后收拾停当,才给刺客喝水。
茶壶里的茶都已经凉透了,不过刺客逮到壶就吸着壶嘴,一口气干个精光,也不怕把胃涨破,喝完后抱着茶壶哭起来,也不知是委屈哭的,还是没喝过这么救命的水激动哭的。
府尹大人此时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不想装了,这坏蛋险些害死自己二哥,甭管后头怎么样,现在可以收拾一顿,于是府尹大人看着怀抱茶壶痛哭的刺客,突然大怒,命差役们将这刺客立刻重打三十大板。
按照刺客招供的信息,府尹大人很快就钓到了接头人,一番顺藤摸瓜后便查出幕后主使。
到了元宵节前一日,各家各户都在糊灯笼,准备过即将到来的元宵灯会。兆辉早早请人做了一个铜骨架凤凰彩灯,灯上配了许多蚕丝绒条作的羽毛,色彩斑斓,造型优美。兆辉拿着凤凰灯兴冲冲的去了成国公府,准备送给雅俗,因提前给过信,就约定在雅客集会用的儒意书院里。等被带到这座布置的似茶斋也似乐室的五间厅内,发现嵘耀也刚来,手里还拿了个大红洒金绒花牡丹花灯。雅俗接过二人的花灯放在一起,又请他俩喝茶吃点东西,自己则坐在桌前继续糊灯笼。
辉嵘二人无心吃喝,站着看看四周,布置宽敞,明亮古朴,东边摆一架正面对人的大鼓,固定鼓身的架柱描金彩绘,镶嵌华丽。西边摆一架金丝楠木架子悬的两排绿瓷挂磬,上下雕刻精细,左右挂着长长的多节彩色流苏,又有琴瑟笙箫等物摆在周围,几案装饰不少宋元瓷器,把兆辉嵘耀这俩位见多识广的贵公子都看得赏心悦目。
二人看完场景,又见雅俗对他们爱答不理,心想李尚书这次鬼门关前走一遭,雅俗大概心情不好,便想找她聊聊过年的开心事,于是就上前帮雅俗一起糊灯笼。
美人灯笼挺难糊的,雅俗又是第一次做这个,从早上忙到现在都糊不好,总是散,兆辉嵘耀想帮忙,雅俗嫌这二人笨手笨脚,偏不肯让他们插手,就这样拉扯中把个做一半的灯笼又给弄散了。
雅俗顿时不爽,兆辉一时尴尬的瞪着眼睛,嵘耀急中生智,突然叫雅俗别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