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池发声音了。
银幕上:远景,青山绿水;中景,鲜花盛开;近景:彩蝶纷飞。接下来,随着剧情展开。银幕上还会出现一幕幕相应的动画。或提示观众,或渲染气氛,或与观众互动。
这时,有人在易拉宝上又挂上了新的字:
“本曲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一、引子部;二、呈示部,含1。主部、2。连接部与副部、3。结束部;三、展开部,含:1。“抗婚”、2。“楼台会”、3。“哭灵、控诉、投坟”;四、再现部。希望大家能喜欢,现在请大家依次欣赏。”
一、引子(春景)部(43秒):
这是乐曲的引子,是对春景的描绘,乐池中的古筝轻轻地拨出分解和弦,预告乐曲开始。接着长笛与双簧管先后演奏。那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人在云端的感觉,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雾,用着借来的慧眼,渐渐的,模糊的人物景象变得清晰了。
清脆的长笛曲调悠扬,其中有二处出现了反复的八度大跳,极像鸟鸣,那么的悠扬,那么的欢畅。长笛为我们勾画出一个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秀丽景『色』。而圆润的双簧管则意味着在这个美妙的春天里,梁、祝二人在外出求学的路上即将相遇,故事就要来了。
二、呈示(结拜、相爱)部
1、主部:(410秒)
在轻淡的竖琴的伴奏下,宇文柔奴的小提琴开始演绎起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爱情主题”旋律,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现在宇文柔奴似乎在用琴声,娓娓地细诉着那千古不变的话题,这旋律使人为之陶醉,舒缓甜美、缠缠绵绵。才只这么一会儿,观众的注意力已经被悄悄集中,观众的情绪已经开始被悄悄牵引,现场的气氛已经开始被悄悄集聚,心灵的悸动正在被悄悄唤醒。
宇文柔奴将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呈示出了这段旋律,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
这段音乐感情深挚婉转,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对答以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歌颂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真挚挚、纯纯洁洁、甜甜美美、欢欢快快的爱情。
主部到这里结束。
接下来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技巧高超、节奏自由的华彩乐段。它是主部到副部的过渡段音乐。
2、连接部与副部:
(1)、连接部:(5分03秒)
这时,宇文柔奴奏出了段承上启下的节奏自由的华彩曲调。它告诉我们:梁祝他们从春天走来,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池边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开。你灿烂的一笑,刻在我脑海;走过千山万水,可对我关怀。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把那花儿采。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等着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你回来和我把花采。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尝尝家乡菜,为我笑颜开。
(2)、副部:(7分36秒)
这个副部主题的表演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的表演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我仿佛听见了它在向我诉说着那段心心相印,耳鬓厮磨,剪影共读整三载的同窗生活……
这些丰富的表现力,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画面:他们欢歌笑语、促膝长谈、追逐嬉戏、脉脉含情。
大部分听众也都曾有过最美好的回忆,内心深处也常会存有一段青涩的秘密。当然,对此,有的人,变现了;有的人,幸福了;有的人,将就了;有的人,落空了;有的人,大圣了;有的人,隔壁了;有的人,傻眼了;有的人,跳河了;有的人,投坟了!
3。结束部:(10分19秒)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在一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原本欢快的曲调骤然变得悠扬而缓慢(b徵调,24拍子),似断似续的音乐,体现除了少女心事重重的心境。在送山伯回家的路途中,英台犹犹豫豫、欲言又止、矛盾害羞、有口难言、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的感情。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小提琴琴音的断续正如同英台面对着心上人时羞涩的心情;而悠长的滑音和颤指的技巧使得音『色』似心情一般徐缓而犹豫,它将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难舍难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细腻亲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最后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事情就要发生,预言悲剧结局。
观众已经完全被吸引了。
三、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1。“抗婚”:(14分)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
我们可以想象,英台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准备向父母提起自己与山伯之间的事情。然而祝员外却已经她许配给了马文才,这个惊人的消息如同一个晴天霹雳打在英台的头上!她的快乐瞬间崩塌!大提琴低沉的音『色』和小提琴尖锐短暂的音『色』向应答,还有各种磅礴的管乐声为背景,仿佛是祝员外在不断说服女儿,仿佛是众多的祝家人在不断地劝说着英台,而英台则绝望地不断回答:“不!不!不!……”
在自己的反抗得不到任何效果,小提琴发出了悲愤的双弦音的音『色』,那是英台的含泪控诉、抗争!小提琴的声音变得孤独而尖锐,英台回到自己的闺房,悲哀地想着自己今后的一生将这样与真爱擦身而过!她不甘心!
“……风中碎花已累,任由雨打风吹,在遥远的人,你未明我多苦,掩映烛光有泪,泪流滴进我心里,月儿为我低垂,最是令人觉空虚,为何留在梦里总是你,不会分、不会离、唯独你是我知己,谁人曾在梦里痛苦你,锁我心、锁我眉、微笑得多凄美……”
于是,英台决定,她将约山伯到楼台相会,并会将一切都告诉了他。
本段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它就是以祝父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怒吼声,一声急过一声,一声强过一声,暴风骤雨一般劈天盖地的席卷而来。铜管乐吼出了那股恶势力的粗暴和无情,独奏小提琴则以(f徵调,44拍子),奏出了祝英台惊惶不安和悲痛欲绝的音调,并通过几个强有力的和弦,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哀怜悲愤、誓死不从、挺身反抗。
虽然,祝父『逼』英台嫁与官府少爷马文才,而英台抗婚不嫁。但是,很快,这种反抗就被那阵凶猛的铜管声淹没了一切。紧接着,小提琴只能转为低音,急促而又坚定,无奈,但却是誓死拒婚的场面。两种声音交相奏出最强烈的音符。锣鼓齐鸣,刺耳的声音惊心动魄。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场激烈而又严酷的场景,矛盾冲突在此时达到了高『潮』,撕心裂肺,痛彻肝肠……
祝英台的抗婚音调与残暴的恶势力音调交替出现,是这时的矛盾的焦点,最后推展成为了英台惨烈抗婚的悲愤场面。这种激扬、卓烈的抗争旋律后,全乐队奏出一个较明朗的音调,它代表了善良的人们幻想的希望之光,形成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可幻想瞬间消失,刻板的音调再次出现,它预示封建统治重如磐石,善良人们的美好希望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