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对,对,心性是真实的。
【学员提问】《阿弥陀经》上面有一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将念念妄想的——我们凡人充满妄想的这种心性,去修行至念念清净的心性那个长远过程?
【师父答疑】我没有很懂你是什么意思。你说什么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它是一个相状,极乐世界是一个相状,对不对?那我们为什么能够欣求极乐?这是一种假观。
【学员提问】是因为《阿弥陀经》上讲到,有一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那个十万亿国土,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要从这个虚妄的念念心性,把它修行到念念清净的心性,那个长远的过程。
【师父答疑】好,我懂了,请坐。
【学员】谢谢师父!
【师父答疑】空性是没有取舍的问题,因为它就是离相,离相就没有对立了,没有什么好坏取舍。但是因缘你一定要取舍,你不能执理废事。因为的确极乐世界的作用跟娑婆世界的作用,对我们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你一个生命体把它放到极乐世界,把它放到娑婆世界,会产生决然不同的作用,这是事实,对不对?
所以我们不能老是待在空性,为什么要从空出假?就是说,你从空出假以后又回到对立的世界,这时候你要思考: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你开始要借这个相状来修真,修真就修你的心态,修欣求极乐。
你凭什么去欣求极乐?你当然是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假相,它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它有很多功德,你看寿命久远——正报,国土庄严、具足神通——依报,然后亲近善知识,它有很多好处。就是说你必须借相,借这个极乐世界的功德相,来产生欣求嘛,对不对?
那你要厌离娑婆凭什么?你当然也要靠娑婆世界的苦恼相。你看娑婆世界今生有无常败坏,来生有三恶道的危机,更可怕的是辗转相续,娑婆世界没完没了,它这个痛苦没完没了。你要说今生痛苦那也就罢了,咱们也就认了,关键是还没算了。所以说娑婆世界你不解决,它不会主动停止,问题在这儿。所以说,你这样一思考,娑婆世界真的要该走了,再拖下去不是办法了。
那你一种厌离娑婆的心是怎么来?当然是借相嘛。你修空观的时候要厌离娑婆,不可能是吧?你修空观就是不取亦不舍,因为没有相状你的心是不动的,但是你永远不动这不对,偏空,执理废事。所以禅宗的人为什么蕅益大师骂他说,你一天到晚观空,不对!你要从空出假,空有要平衡。
所以你空性操作的结果,就是娑婆世界也不可得,极乐世界也不可得,那你心就是平等的。当然作为一个基础,先把心调平等是对的。但是你一定要从空出假,开始做出抉择。因为因缘的确不同。我们刚开始先把因缘观空,是对的。人生本来没有因缘,之前本来就没有,但是你要从因缘出来的时候,你要务实地面对因缘,人生有很多选择。
当然,小因缘我们就不谈了。第一个大因缘,娑婆世界的因缘跟极乐世界的因缘,这都是要借相。你开始观察娑婆世界产生的相状,是怎么样情况,极乐世界的功德相,娑婆世界的苦恼相,当然你要从相去思惟,没有相状你怎么思惟呢?然后结论,娑婆世界应该放弃,极乐世界应该追求,这个就是假观了。假观就是从因缘里面做出正确地取舍,然后中观平衡一下,空观假观平衡,就中观了,是这个意思。
空性就没有所谓取舍的问题。空性所有的相状,杂染相也拿掉,清净相也拿掉,一切法“如”。空性不是让你取舍用的,是让你安住用的。凡是讲到出离心、菩提心,一定是假观,一定要借相,人生一旦做出判断取舍,一定是假观。你这个相状要借回来,刚刚拨开的相状就要再借回来。但是你这个时候借回来,是不带有个人情感,不带有执着的,因为你知道它本来就没有。
其实净土宗也要带空观,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如果离开娑婆世界,不修空观的人会有什么后果?就是带有个人的感情。你看有些人对娑婆世界是,他一念佛就哭得很厉害,你觉得这样好不好?偶尔一次可以,如果每次都哭得很严重,可能就不太好了。你离开娑婆世界是恨透了它了,是吧?这样子对你可能不是很好,而且你可能恨的是其中一部分,你恨的是娑婆世界痛苦的一面。
如果不修智慧的人,用感情来修学的人,我不相信,你也会恨天上的快乐。那你在因地时,你厌离的只是一部分的娑婆世界;好了,临终的时候,如果你是持戒修善的人,娑婆世界的天界现前,你可能就扛不住了。因为这一块你刚开始就没有当作你的所观境。也就是说,你对这一块没有免疫性,你因地就没有修,你就没有免疫性,你就被它带走了。
用道理的思考远离娑婆世界是全面的。因为娑婆世界每一个地方,都是无常苦无我,没有例外!所以你如果不用道理来思考的人,厌离娑婆世界会有两种过失:
用情感心,娑婆世界——我今生吃的苦够我厌离娑婆了!没错,你厌离的是一部分的娑婆,是痛苦的娑婆。娑婆世界不是所有都痛苦,诸位!有美妙快乐的一面,这一块你就过不去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带有情绪性的厌离娑婆,那你以后还来吗?你把娑婆世界当真实想,如此地厌恶,你以后如何再面对娑婆世界,如何再面对众生呢?难道你大乘佛法就不走了吗?这条路你还走不走呢?你把后面的路都给截断了。
成佛之道你一开始就要做完美布局,没有人说我这段先走完再说,后面再怎样。你等到把后面的路给截断了,就没办法再说了,关键哪!你一开始走路时,就要把后面的路都铺好了。你前面完成任务,不要把后尘变成后面的后遗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明白道理。同样的厌离娑婆世界,你可以不伤害你的菩提心,可以的,你没有必要那么极端地操作。所以你研究方法以后,你会知道,哪些是身体的肿瘤要切断,哪些是好的器官。你不能说我要切肿瘤,把整个器官也切掉了,那你这不是断灭吗?是不是?不能用极端的!
所以,一个人不学道理,就用极端的方式处理事情,后果不堪设想!你现在不知道怕,以后你就知道,你今天的心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塑造了,它就“不思议熏,不思议变”,它塑造一种性格,你以后再去改变它,你跟自己找麻烦,你一开始就把它做好,一次到位。你同样处理烦恼,你把自己的心性搞得如此的封闭,如此的狭隘,那你以后大乘佛法还走不走呢?你后半段怎么办呢?
你要知道一个观念,每一个人迟早要成佛,迟早的!不管你愿不愿意。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没有小乘的阿罗汉,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所以你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明白道理?就是你都看到,喔,原来这个问题在哪里。就是说哪些事情是无辜的,哪些东西是要除掉的,你不能够全盘否定。我讲实在话,娑婆世界一点错都没有,是你的攀缘。娑婆世界错在哪里?你告诉我它错在哪里?它是业感缘起,它就是你过去造善,今生得到快乐;你造罪今生得痛苦,这有错吗?是因为你要主宰它,攀缘它,问题在你的攀缘心。你把娑婆世界想得如此的不堪有什么意思呢?问题不在这里。娑婆世界叫作依他起性,因缘所生法没有对错,它只有苦乐。
真正的问题来自于你内心的无明,是你自己去招惹,你自己用错误的心态去面对它,所以你搞得自己的业力相续下去。说实在,这个娑婆世界没什么对错。娑婆世界本来就是两个东西:一个叫作快乐,一个叫痛苦。但是我们用自己的妄想把它变得很复杂,还有什么对错,怎么怎么的妄想,安立很多错误的名言,就把娑婆世界搞得很复杂。
所以我们下一个课程——别教,就是开始在清洗名言了。你的妄想不要打那么多,没有用了。我们前面的藏通两教是先空掉外境,外境是不真实的,是痛苦的;到了别教的时候,开始清除你心中的垃圾了;到了圆教,开始开显心性了,你的本来面目要显出来,你的主人翁睡太久了,就像禅宗说的,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啊,该醒了!
请说。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弟子一直认为空假中三观就是一心三观,今天晚上才知道是两码事。
【师父答疑】一心三观更高明,三观跟一心三观那不一样。其实空、假、中三观,诸位!我们在讲传承的时候,天台宗没有创办之前,龙树菩萨就讲空、假、中三观,他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亦名为假名”——假观;“亦名中道义”——中观,其实龙树菩萨就讲三观了。
但是到了天台,它用圆教的思想来融通三观,就变成观心法门,一心三观更高明。
【学员提问】那这两个里面有什么分别呢?
【师父答疑】空假中三观,有可能落入别教,不一定是圆教。但是圆教它一定是站在心性的角度来修空、假、中三观;别教是站在心识,站在第六意识的角度来修空假中,透过思考,这两个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