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兰殊顿了顿,选择了沉默。
&esp;&esp;她这态度,无异于毫不知错。
&esp;&esp;公孙霖看了她一会儿,只好叹息道:“如此说来,便是为了以防万一,堵住外头的悠悠众口,我也不得不罚你一下了。否则,台谏非得一道折子递上中枢,说我在思邈堂,撺掇一群小姑娘造反。”
&esp;&esp;兰殊脸色瞬间苍白了片刻,额间有微汗下落,却一直垂眸而立,一言不发,静待责罚。
&esp;&esp;只见公孙霖缓缓从桌前起身,将手上的书卷,递向了她。
&esp;&esp;“我这本书旧了,便限你五日之内,誊抄一份新的给我。”
&esp;&esp;只见那书有一块板砖那般厚,兰殊愁眉苦脸地接过,
&esp;&esp;白驹过隙,五日期限将至。
&esp;&esp;晚膳一过,兰殊又坐回了案几前,继续面朝着那厚厚的一本书,抄了个天昏地暗。
&esp;&esp;更深露重,夜色如墨。
&esp;&esp;银裳拿来剪子,为她剪了剪桌旁灯火的烛芯,愁眉劝说道:“姑娘,要不歇会吧,奴婢看您眼睛都花了。”
&esp;&esp;只见兰殊执笔蘸了蘸墨,头也不抬道:“这书我明日就得还回去了,今晚必须抄完。”
&esp;&esp;银裳略一踌躇,虽知她受了罚,听着她话头倒是奇怪。
&esp;&esp;怎得罚抄书,还舍不得还书了似的?
&esp;&esp;而不待银裳再劝,兰殊充耳不闻,只一味叮嘱她自己待会要是打盹了,她可一定要记得把她喊醒。
&esp;&esp;银裳凝着兰殊在烛火下映照出一张专心致志的脸儿,也不好违背姑娘的意愿,只得退去厨房,为她熬了碗提神的参茶。
&esp;&esp;兰殊又抄了好一会,转眼见窗外夜色阑珊,她不由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站起身来,伸了会懒腰。
&esp;&esp;再一低头坐下,兰殊愣怔了会,猛然发现自己的字迹在不知不觉中,越写越快,渐渐趋于本能的,呈现出了另一副原有的模样。
&esp;&esp;她呆呆凝望着刚硬不失清隽的字迹看了许久,不由自嘲地笑了一声。
&esp;&esp;上一世,兰殊曾在秦陌出征的那些日日夜夜,一个人独守空房,临摹了很久很久他的字迹,而后给他写信,来表达思念的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