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件事情,李敬的心中也在盘算着,京师顺天的一应粮食物什,多半都是从这应天运送过去的,也就是说这应天实际上就是顺天的后勤基地,江南苏杭的米通过这里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了应天。所以在应天有一处地方是历代皇帝都不敢轻视的,那就是应天府的二十多座大仓,这里面有着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石的粮食。
可是现在李敬却将主意动到了这个上面,不是李敬自己就是多么的贪财,尽管他并非什么清廉的主儿。徐爵这次来到应天还带来了一个让南京的官员很惊讶的消息,那就是京师中的官员全部用胡椒苏木顶替月俸银,这让应天上上下下几百号官员都心神不宁,本来被安放在应天都是心有不甘,要是那个新上任的首辅张居正那天脑门子一热,把应天上下官员的月俸银也都用实物来抵,肯定会怨声载道。
而且现在已经是四月,再过两个多月,苏杭今年的新米就要下来了,到时候还要将大仓中的白米和稻谷减价卖出,好收购苏杭运来的新米,与其到时候处理,还不如现在卖了。
李敬在心中思索了好一段时间,而古应春看着李敬一脸深思的模样,也就没有打搅,只是在旁边摆弄这手中的茶杯,不时的还喝上那么两口,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约摸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敬终于下了决定,于是抬头看着正在望着自己的古应春,说道:&ldo;这件事情你放心,我去和孙公公商议一下,要是实在不行的话,看能不能将大仓中的陈粮拿出来,只是不知道仇先生是否愿意要那些粮食。&rdo;
&ldo;既然大人答应帮忙,我这就回去告诉仇先生。这是先生交给我的庄票总共是五万两,先生说算是定金。&rdo;
&ldo;那好吧,送客!&rdo;李敬和古应春道别后,让下人将古应春送了出去。
&ldo;去将刘师爷请过来。&rdo;李敬吩咐道。
这个刘师爷真名叫作刘明善,和多数的师爷一样,他也是屡次落第后才当上了师爷这个行当,可是这刘明善却是一个颇为能干的人物。来到李敬的手下后,将这应天衙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一应事务全打理的妥妥帖帖,所以也是很受李敬的重用,这次将大仓中的存粮卖出,关系重大,所以李敬像要找刘明善商议一下。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模样,面容白皙清瘦,在下巴上还有不短的胡须,一双眼睛中不时的掠过聪慧的神光,让人看到后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很精明,就像是一把剑,锋芒毕露。
李敬一看原来是刘明善到了,示意刘明善坐在自己的身边。刘明善坐在了方才古应春所在的那个位子上,听古应春将事情说完后,刘明善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ldo;大人,小人觉得这中间一定不简单,先不说别的,二十万两银子的粮食也就是二十多万石的粮食,要是都换成是白米的话,足足够京师百姓小半年的口粮,那个仇铭心要这么多的粮食做什么?&rdo;
刘明善看了看李敬交给自己的银号庄票,这是古应春走的时候留下的,庄票是永盛钱庄开出来的,钞花,印章都全,绝对是真的。可是刘明善的脸上却难看起来。
&ldo;不知道大人你可知道这永盛钱庄?&rdo;
&ldo;嗯,以前倒也听说过,听说信誉还算不错。&rdo;
听完李敬的话,刘明善接着说道:
&ldo;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这永盛钱庄已经被原来店中一个姓张的档头给鸠占鹊巢了,听说自从永盛钱庄的老板死后,这个姓张的档头凭借自己的手段,将那家的寡妇迷得神魂颠倒,将钱庄的事情都交给了他。所以说现在永盛钱庄实际上已经变了掌柜的了。&rdo;
&ldo;可是那和这件事情有什么干系吗?&rdo;见刘明善说起了永盛钱庄的事情,李敬好奇的问道。
&ldo;以前的掌柜在世的时候,钱庄还算的上以诚为本,可是谁这个姓张的现在,人财两得还不满意,竟然坏了行规,往外发了太多的银票。可是据小人所知,永盛钱庄只有十多万的本钱,可是这次却还敢开出二十万两的庄票……&rdo;刘明善并没有再说下去,到这个地步,他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听刘明善如此一说,李敬的脸上阴沉下来,
&ldo;照你如此一说,这些庄票如同是虚设了?&rdo;
&ldo;不能那么说,因为如果咱们抢先将这些庄票兑现的话,还是一样的用。&rdo;
忽然间李敬问了一句:&ldo;那这件事情古应春应该也是知道的了?&rdo;
刘明善一惊,可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回答道:&ldo;古老板身为应天一代银号的行会的会长,应该知道。可是钱庄的事情,还是要看钱庄的老板,说起来永盛钱庄只有十多万的本钱,可是那是在明面上的,到底人家银号内有多少钱,除了银号的老板谁又能知道呢。&rdo;
刘明善说的很委婉,间接的替古应春辩解了几句。
第八十章永盛钱庄(3)
可是尽管刘明善如此说,李敬的心中却还是有了点芥蒂,
&ldo;那你的意思是说,古应春是知道这庄票有可能兑换不了的了?&rdo;语气很是不善。
刘明善听见李敬这样说,知道李敬已经对古应春起了疑心,可是自己平日也没有少收古应春的好处,这个时候自然是要为人家说好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