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
新年的热闹喧嚣已然早已散去,皇宫内外的喜庆氛围也在时光的流转中慢慢淡去。立春过后,万物即将复苏,而对于大尉各个州郡的学子们来说,也即将迎来放榜的重要日子。
这一日,贞启帝端坐在御书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他的面前,摆放着此次科举考试的榜单,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各个州郡脱颖而出的学子姓名。贞启帝的目光逐行扫过,眉头却渐渐皱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满。
在御书房的下方,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范洪武和于九恭敬地站着,二人微微低头,大气都不敢出。整个御书房内,安静得只能听见贞启帝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气氛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良久,贞启帝缓缓放下手中的榜单,深深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失望与感慨:“整整近百名上榜的学子,竟然没有一个女子的名字。难道我大尉就只能靠男人来支撑门面吗?这成何体统,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于九闻言,急忙抱拳,躬身行礼,态度十分恭敬:“陛下息怒,此次开年大考,参考的一千名学子之中,仅有二十名是女子。可惜的是,这二十名女子最终全部落榜。臣对此也深感无奈。自陛下颁布女子也要入学接受教育的旨意以来,确实有不少女学子踏入私塾,然而,封建思想在民间根深蒂固,至今仍有诸多顽固的观念未能被彻底打破。”
贞启帝听后,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的步伐沉稳却又带着几分急切,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改革的艰难之路:“我大尉不能只有男子在学识的道路上独自前行。学识,乃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无论男女,都理应被允许接受知识的滋养。朕要让大尉的每一位子民都清楚地知道,女子的人生,绝不仅仅只有嫁人这一条路可走!”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御书房内回荡,仿佛是在向整个大尉国宣告着他变革的决心。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气氛凝重而压抑。贞启帝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深知,要打破封建传统对女子的束缚,推动教育平等,这是一场艰难但必须要进行的改革。
良久过后,贞启帝像是终于下定了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他停下脚步,神色肃穆,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传朕的旨意!三日后,在花都设立学院。朕命四十五个州郡,必须各自精心选派两名学子前往学院学习,学习期限为整一个月。在这两名学子当中,必须有一名女子,若州郡中有合适的两名女子,一同选派也并无不可。至于男学子,可有可无,但女学子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他的话语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透露出他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和推动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说罢,贞启帝目光如炬,看向下方恭敬站立的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郑重地说道:“你们二人,与张凌云一同前往花都,任职学院先生。此外,再去请大儒孔牧出山,坐镇学院院长一职。朕相信,凭借你们的才学和孔牧先生的威望,定能将这所学院办好,为我大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尤其是要让女子也能在学识的殿堂中绽放光彩。”
一旁的太监付贤,听闻圣旨内容,连忙小步疾走到一旁的桌案前,小心翼翼地铺开明黄色的圣旨纸张,拿起毛笔,蘸饱墨汁,全神贯注地开始书写圣旨。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游走,将贞启帝的旨意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每一笔都写得工整而有力,仿佛在书写着大尉国教育变革的新篇章。
大尉地域辽阔,东都位于整个国家的中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权力与繁荣的光芒。天子的皇宫巍峨耸立在东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东都以北,乌州和雾野紧紧挨着东都。
东都以西,段州和井州这两个州郡紧挨着东都。
东都以东,是奇州。
东都以南,便是花都。这些紧挨着东都的州郡都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
花都,这座以文臣之州闻名遐迩的老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文风昌盛,文人墨客辈出,东都一半的文官皆出自于此。
花都的百姓,自古以来便以文为傲,视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入朝为官为无上荣耀;而对于习武之事,却多有不屑,甚至将其视为耻辱。正因花都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人文传统,贞启帝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这所承载着女子教育希望和国家教育变革重任的学院设立在此。
他期望,在花都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土地上,新设立的学院能够如同一颗破土而出的新芽,在众人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为大尉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女性人才,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贞启帝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向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待他稳稳坐下后,身姿挺直,目光如炬,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扫视了一圈御书房内的众人。随后,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此次在花都设立的学院,不仅仅是一时之举,待成立之后,将永久办学,成为我大尉国培育人才的重要摇篮。至于这学院的名字……”他微微顿了顿,似是在斟酌着每一个字,片刻后,坚定地开口,“就叫谦儒学院吧。‘谦’者,谦逊也,望学子们无论学识如何渊博,都能保持一颗谦逊之心;‘儒’者,儒家学问也,儒家思想乃我大尉文化之根本,希望学子们能在这所学院里,深入研习儒家经典,传承和发扬我大尉的文化精髓。”
稍作停顿,贞启帝继续说道:“一个月后,谦儒学院的第一批九十名学子,将会迎来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这场考试,关乎着他们个人的前途,也关乎着谦儒学院的声誉。朕在此郑重宣布,如果有人在此次考试中分数高达足以超越春季榜单上的任何一人,那么此人将会取而代之,登上那象征着荣耀的榜单。”说着,贞启帝伸出手,指了指放置在一旁案几上的春季榜单,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他的这一动作,意思再明确不过,在他心中,人才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而谦儒学院,便是为那些有潜力、有才华的学子,尤其是女子学子,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展现自我的舞台。他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子们的学习热情,推动大尉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