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深邃,他的目光虽然也从建安下及正始乃至甫朝,便更注重于上溯至汉
乐府、楚辞与《诗经》。他说:“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戏
为六绝句》之四),后人对“劣于汉魏”句颇多歧说,但正如郭绍虞先生所
言,应以“汉魏近风骚”五字连读为妥(见《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可
1此外陈了昂还谈到了诗歌的情感、音节方面的抑扬顿挫,可参看《文心雕龙?声律》中的有关论述。
见杜甫认为汉魏诗歌是与风骚的传统一脉相承的。更重要的是下面这首诗:
戏为六绝句(其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如果说《戏为六绝句》是“杜公一生谭艺之宗旨,亦千古操觚之准绳”(史
炳《杜诗琐证》卷下),那么这一首又堪称为《戏为六绝句》之宗旨,它简
明扼要地阐述了杜甫的文学史观。孙奕、王嗣奭等人认为首句是杜甫的夫子
自道(见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下同),误。因为这六首诗都是
杜甫文学思想的表述,是他对整个文学史及当时诗坛风气进行考察的理论总
结,并不是专说自己个人的创作经验。所以此句的确切含义是说今人应虚心
向前贤学习,因为前贤在诗歌创作中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联系唐人所面
临的丰厚文学遗产及杜甫对前人的虚心态度,就会觉得这样的解释是合理
的。与第一句的意思相承接,第二句的“递相祖述”也不应如钱谦益所云作
“沿流失源”解,而应如浦起龙说是“好字眼”,也就是说,社甫是赞成“祖
述”前贤的。问题的关键是前贤数量很多,究竟以何者为先呢?后面二句就
是杜甫对此作出的回答,如此解释语气才贯若连珠。第三句中的“伪体”二
字,歧说纷坛,杨慎以“无出处之言”为伪体,清人林昌彝以“性情不真者”
为伪体,今人马茂元先生又以“以模拟代替创造”为伪体(见《论戏为六绝
句》,《杜甫研究论文集》三辑),都欠妥切。郭绍虞先生说:“伪体云者,
不真之谓。其沿流失源甘作齐梁后尘者,固不免于伪;即放言高论,不能虚
心以集益者,亦何莫非伪体乎?”以“不真之谓”四字释“伪体”,语颇圆
匝,但后面两句话仍觉缺乏根据。我们认为既然社甫并未明言“伪体”的内
涵,后人就不宜随意引申。杜诗说“别裁伪体亲风雅”,可见“伪体”必是